百词典

《二月初七日寿溪十绝》

时间: 2025-05-02 21:38:49

诗句

□□□夜里,折箭传黄旗。

野老心无事,闻之忽皱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38:49

原文展示:

夜里,折箭传黄旗。
野老心无事,闻之忽皱眉。

白话文翻译:

在夜里,折断的箭矢传来黄旗的信号。
一位乡间老者无所事事,听到这个消息不禁皱起了眉头。

注释:

  • 折箭:古代军事中,折断箭矢是一种信号,常用于传递战况或命令。
  • 黄旗:在古代,黄旗常常作为信号旗,代表某种特定的指挥或警报。
  • 野老:指乡间的老人,象征着普通百姓。
  • 心无事:没有事情做,闲暇。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折箭”和“黄旗”均与古代战争和军事指令有关,常用于传递重要消息。这种用法在古典诗词中较为普遍,表现出对战争的敏感和对生活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梦阮,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其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文风沉稳而深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势衰弱、外敌入侵的动荡年代,诗人通过描写乡间老人的反应,表现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平民生活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普通百姓对战争的敏感与无奈。夜晚折箭传来的黄旗信号,象征着战事的紧张,老人皱眉的动作则流露出他内心的不安与焦虑。诗中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惨烈,却通过一个平凡老人的反应,传达了对国家动荡的深切忧虑和对平民生活的关注。

诗的意境深远,既反映了战时的局势,也折射出普通人内心的脆弱与无助。刘克庄以平实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塑造了一个充满人性关怀的诗歌形象,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夜里,折箭传黄旗:开篇直接用场景描写,引入紧迫的气氛,暗示可能的战争。
  • 野老心无事,闻之忽皱眉:通过“心无事”表现出乡间老人的闲适,但随着消息的传来,他的眉头紧锁,反映出内心的不安与对未来的忧虑。

修辞手法:

  • 对比:夜晚的宁静与传来的战争信号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紧迫感。
  • 拟人:将老人的情感具象化,传达出对社会动荡的普遍关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警觉与对平民生活的关怀,展现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和对民众命运的同情。

意象分析:

  • 折箭:象征战争与冲突,代表着家庭和社会的破碎。
  • 黄旗:信号的象征,预示着不安的未来。
  • 野老:代表普通民众,反映出他们在动荡时期的无奈与担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折箭”在诗中代表什么? A. 生活的安宁
    B. 战争的信号
    C. 友好的交流

  2. 诗中“野老”指的是哪类人群? A. 富豪
    B. 农民
    C. 官员

  3. 该诗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关心? A. 国家安危
    B. 个人生活
    C. 自然风景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关注普通人的生活。
  • 王维《鹿柴》:描绘自然与人情的关系。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豪放相比,刘克庄的诗更显沉稳与深思,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奉和入潼关 奉和行经破薛举战地应制 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 安德山池宴集 奉和圣制登三台言志应制 奉和过旧宅应制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 奉和圣制送来济应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漂凉带刺 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山外青山楼外楼 包含旌的词语有哪些 阴开头的成语 四点底的字 隐忍不发 蛟革 龙虎榜 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富而不骄 袅袅余音 耽欲 山字旁的字 高世之才 进序 干字旁的字 单耳刀的字 己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