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舟中 其四》

时间: 2025-05-07 07:15:25

诗句

南来北去祇纷纷,又过荆山一月春。

笑杀风前桃李树,飘蓬犹作未归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5:25

原文展示:

舟中 其四
南来北去祇纷纷,又过荆山一月春。
笑杀风前桃李树,飘蓬犹作未归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北往来的船只在纷乱的春季中穿行,经过了荆山,已经一个月过去了。桃李树在风中摇曳,仿佛在嘲笑那些随风飘荡的蓬草,就像是未归的游子。

注释:

  • 南来北去:指南方和北方的人、事物往来。
  • :只,仅仅。
  • 荆山:指荆山,位于湖北省,是古代的一处地名。
  • 笑杀:形容桃李树在风中摇曳的姿态,活泼可爱。
  • 飘蓬:指飘荡的蓬草,象征漂泊不定的人生。
  • 未归人:指尚未归乡的人,表达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典故解析:

荆山作为地名,代表着诗人回忆中的游历。在古代文学中,桃李树常常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同时也隐含着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蓬草则常用来比喻漂泊的生活,反映了游子心中的无奈与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生卒年不详),字子良,号南轩,宋代著名词人,词风清新婉约,尤以抒情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渡时期,正值张孝祥经历人生的波折与无常,他在船上游历中感慨春天的变幻与人事的漂泊,传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归属感的渴望。

诗歌鉴赏:

《舟中 其四》是一首具有强烈个人情感的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头两句“南来北去祇纷纷”描绘了南北往来之人,喻示着生活的纷扰与不安。接着提到“又过荆山一月春”,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桃李树的“笑杀”——这是一种幽默的描绘,桃李树在春风中显得生机勃勃,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飘蓬犹作未归人”则深刻地表达了游子在外漂泊的无奈与思乡之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比。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充分展现了张孝祥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来北去祇纷纷:描绘了来来往往的人群,展现了春天的繁忙与生活的复杂。
  2. 又过荆山一月春:时间过去一个月,荆山的春景依旧。此句不仅描绘了景色,也象征时间的飞逝。
  3. 笑杀风前桃李树:桃李树在风中摇曳,生动形象,传达出春天的活力。
  4. 飘蓬犹作未归人:蓬草随风飘荡,象征游子的漂泊与思乡,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李树与游子对比,生动刻画出孤独感。
  • 拟人:桃李树似乎在“笑”,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加了诗的趣味性。
  • 对仗:“南来北去”与“飘蓬犹作”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物的欣赏,同时也渗透着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漂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李树:象征春天的生机与青春的活力。
  • 蓬草:象征漂泊与无归的游子,反映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荆山”是指哪座山? A. 湖北省的荆山
    B. 四川省的蜀山
    C. 浙江省的天目山

  2. “飘蓬”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A. 美好的生活
    B. 漂泊与思乡
    C. 自由与无拘束

  3. 诗中“笑杀风前桃李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对仗
    C. 排比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春天的感概与人生无常。
  • 李白的《夜泊牛津寺》:描绘游子思乡之情,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张孝祥的《舟中 其四》和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均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但张孝祥更侧重个人的漂泊与思乡,而辛弃疾则充满了豪情壮志,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 相关诗词研究论文。

相关查询

路舍人客居太湖东山三十年,寄此代柬 五台山 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 汾州祭吴炎潘柽章二节士 白下 古北口 榜人曲 其一 又酬傅处士次韵(二首选—) 赠潘节士柽章 拟唐人五言八韵 其二 高渐离击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注望 步月登云 阿閦 通赤 殳字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基肥 一些半些 颏颐 山容海纳 摩厉以需 矛字旁的字 彻底澄清 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