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7:43
原文展示:
谁寄湘南信,阴窗砚起津。
烧痕碑入集,海角寺留真。
楼憩长空鸟,钟惊半阙人。
御沟圆月会,似在草堂身。
白话文翻译:
谁向湘南寄来信件?阴暗的窗前,砚台上凝聚着泪水。
烧痕留在碑石上,海角的寺庙里却留下真实的印记。
楼阁中鸟儿在空中栖息,钟声惊动了半阙的人。
御沟的圆月相聚,仿佛就在草堂之中。
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湘南”常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怀念;“海角寺”则常常作为禅宗的象征,代表一种心灵的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洞,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具有浓厚的道教和禅宗思想。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洞在西明寺时,表达他对友人的思念及在幽静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哲理与人生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优雅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感悟。开头以“谁寄湘南信”引入思念之情,勾勒出一种孤独的状态。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具体的描写,如“阴窗”和“砚起津”,强化了这种情感的真实感与深切感。诗中提到的“烧痕碑”和“海角寺”,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保存,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诗的最后两句则描绘了静谧的夜景与月光的照耀,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似乎在暗示人类与自然的内在连接。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他人的思念,也有对自身心灵的探寻,体现了李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思念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湘南”主要象征什么?
“砚起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海角寺”代表了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