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0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09:22
雨中酴醾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悲翠堆头辞不梳,
梅花脑子糁肌肤。
夜来急雨元无事,
晓起看花一片无。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心情沉重,因美丽的梅花已经凋谢,朝露湿润了它的花瓣。昨夜的急雨并没有带来什么实质的改变,但早晨起床后,我却发现花儿一片狼藉,已然无存。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格,常被文人所歌颂。杨万里这首诗通过描写梅花的凋零,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与惋惜。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以山水诗、咏物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此诗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可能是在某个春季的清晨,经历了前一夜的暴雨,诗人发现梅花已然凋零,心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以抒发对美好事物瞬息万变的感慨。
《雨中酴醾》是一首蕴含深情的咏物诗,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透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开头两句“悲翠堆头辞不梳”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失落,翠绿的梅花在雨中凋零,令人心生惋惜。诗人用“辞不梳”来形象地描绘自己因悲伤而无心打理形象的状态,从而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夜来急雨元无事”则显得有些平静,诗人似乎在反思昨夜的狂风暴雨,尽管雨势汹涌,却没有改变什么。最后一句“晓起看花一片无”则是情感的高潮,早晨起来,看到的却是满地的凋零,诗人在此时深刻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美好的逝去。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生命、对美好事物的哀悼,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细腻的情感。这种通过自然景物来反映内心感受的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哲理性。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哀悼,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脆弱的思考与感慨。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B
“悲翠堆头辞不梳”这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惊讶
答案:B
“晓起看花一片无”揭示了什么样的意象?
A. 生命的繁荣
B. 生命的无常
C. 自然的宁静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