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1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8:18:39
喜迁莺·顿消缘虑
作者: 佚名 〔宋代〕
顿消缘虑。觉梦蝶劳生,鹑居蓬户。
饭蚁醯鸡,尘衫风帽,赢得百年虚度。
利如断霞残照,名若落花飞絮。
岂坚固。似风中秉烛,枝头垂露。
谁悟。独归去。收拾水云,高卧曹溪路。
竹外流泉,篱边丛菊,妆点野棠闲趣。
五柳槛前吟醉,一笑人间今古。
欲分付。叹烟波渺渺,知音何处。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豁达态度,心中烦恼瞬间消失,仿佛如梦中蝴蝶般轻盈。诗人隐居于简陋的茅屋,日常饮食简单且随意,虽然过着平凡的生活,却也不以为苦,反而感慨人生虚度。名利如同断裂的晚霞,空中飞舞的落花,无法持久,何以坚固?就像风中摇曳的蜡烛,枝头的露水一样脆弱。谁能理解这份心境呢?我独自归去,整理心中的云水,悠然自得地高卧在曹溪的路上。竹外潺潺流泉,篱边丛生的菊花,妆点了我悠闲的生活。五柳旁的栏杆前,我醉吟高歌,笑看人间的今古变迁。想要传达些什么,却不禁感叹烟波浩渺,知音何在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佚名,宋代词人,虽无确切身份记载,但其作品流传广泛,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一个社会变迁、士人隐逸思想盛行的时代。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出对尘世名利的淡泊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喜迁莺·顿消缘虑》通过轻松自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世俗名利的深刻思考。开篇即以“顿消缘虑”引入,立刻带出一种无忧无虑的境界,仿佛一切烦恼瞬间烟消云散。接着,诗人以梦中蝴蝶的形象来比喻理想的生活状态,展现出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
在描写生活的细节时,诗人以“饭蚁醯鸡”这样的简单饮食,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简朴的满足。这种平淡的生活并不令人沮丧,而是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智慧。随后,诗人借用“利如断霞残照,名若落花飞絮”来形象地表述名利的短暂与虚无,进一步强化了对名利的冷漠态度。
整首词的情感在轻松与深邃之间游走,既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思。在结尾,诗人提到“叹烟波渺渺,知音何处”,透出一种孤独与对知音的渴望,使整首词在悠然自得中又增添了一丝感伤,丰富了诗的情感层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对名利的淡泊,表达了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由的情感。在隐逸的生活中,诗人寻找到了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崇尚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展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诗词测试:
“顿消缘虑”所表达的意思是:
A. 心情沉重
B. 突然释然
C. 生活烦恼
诗中提到“饭蚁醯鸡”,主要是为了强调:
A. 生活的奢华
B. 生活的简朴
C. 生活的多样性
“知音何处”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财富
B. 朋友
C. 自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诗人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了对世俗生活的超然。而李白的《月下独酌》则更多地体现了对月光和孤独的感慨,虽然主题相近,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