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0:05
隔江灯火夜深明,见说江城犬不惊。
黠虏头颅当献社,使君胸次有长城。
在江的那边,灯火在夜深时显得格外明亮,听说江城的狗对外面的动静毫不惊慌。狡猾的敌人头颅应该献上祭品,使君的胸怀如同长城般雄伟。
作者介绍:张孝祥,字子厚,号清白,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因其作品多关注国家命运和个人情感而受到广泛赞誉。他的作品语言简洁而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友人的关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难和外敌入侵的时刻,诗人在此背景下寄托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以及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
此诗以隔江的灯火为引子,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然而在这宁静之下却隐藏着危险的敌人。诗人在前两句中通过“灯火”和“犬不惊”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安宁的氛围,似乎在告诉读者,尽管外有威胁,江城依旧安宁。但随即转入对敌人的控诉,表现出诗人对战争的愤怒和对无辜生灵的痛心。最后一句“使君胸次有长城”则是对王守叔的赞美,诗人以长城的坚固比喻其宽广的胸怀,暗示他应当以大局为重,捍卫国家的安全。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友人的寄语,更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对友人的关心,同时展现了诗人对坚韧与宽广气度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江城犬不惊”反映了什么状态?
“使君胸次有长城”中的“长城”比喻什么?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