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6:20
兰若倚西冈,年深松桂长。
似闻葛洪井,还近赞公房。
挂衲云林净,翻经石榻凉。
下方一回首,烟露日苍苍。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兰若(寺庙)依偎在西边的山冈上,年复一年,松树和桂花长得更加茂盛。仿佛听见葛洪的井水声,那井水似乎也接近赞公的居所。高悬的僧袍在云林中显得格外清净,翻阅的经书在石榻上显得十分凉爽。当我低头回首时,眼前是一片烟雾缭绕、被露水滋润的苍茫日景。
戴叔伦(约公元743年-约公元795年),字宗武,号澹然,唐代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作品中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作于戴叔伦的隐逸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对清净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道教文化的向往。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山林间的寺庙中写成,反映了他对道家哲学的认同,以及对静谧生活的追求。
《寄赠翠岩奉上人》是一首充满了自然情趣和道家思想的诗作。诗中描绘的兰若寺庙,坐落于西冈,周围松树与桂花的生长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自然的韵味。诗人通过“似闻葛洪井”的描写,展现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葛洪作为道教的代表人物,象征着长生与隐逸的理想。
诗中“挂衲云林净,翻经石榻凉”的句子,传达了佛教与道教交融的清静氛围,令人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安详。最后一句“下方一回首,烟露日苍苍”,则表现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大自然的深刻体悟。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让人从中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与道教文化的向往。通过对寺庙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心境的追求,体现了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情感基调。
诗中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道教与佛教的思想,以及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中的“兰若”指的是什么?
A. 田园
B. 寺庙
C. 山冈
D. 城市
诗人提到的“葛洪”是哪个文化的代表?
A. 佛教
B. 道教
C. 儒教
D. 释教
诗中“挂衲云林净”表现了什么意境?
A. 吵闹
B. 清静
C. 繁忙
D. 贫穷
戴叔伦的诗作通过清新的自然意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个人的精神追求与对自然的向往,反映了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道教文化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