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赠翠岩奉上人》

时间: 2025-05-07 09:06:20

诗句

兰若倚西冈,年深松桂长。

似闻葛洪井,还近赞公房。

挂衲云林净,翻经石榻凉。

下方一回首,烟露日苍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6:20

原文展示:

兰若倚西冈,年深松桂长。
似闻葛洪井,还近赞公房。
挂衲云林净,翻经石榻凉。
下方一回首,烟露日苍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兰若(寺庙)依偎在西边的山冈上,年复一年,松树和桂花长得更加茂盛。仿佛听见葛洪的井水声,那井水似乎也接近赞公的居所。高悬的僧袍在云林中显得格外清净,翻阅的经书在石榻上显得十分凉爽。当我低头回首时,眼前是一片烟雾缭绕、被露水滋润的苍茫日景。

注释:

  • 兰若:寺庙或僧院的意思。
  • 西冈:西边的山冈。
  • 葛洪:东晋著名道士,因炼丹而著称,传说中有其井。
  • 赞公:可能指赞公房,古代道教人士居住的地方。
  • 挂衲:指僧人的袍子,挂在树上或某处。
  • 云林:云雾缭绕的树林。
  • 翻经:指翻阅佛经。
  • 石榻:用石头制成的卧榻。
  • 烟露:指早晨的烟霭和露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公元743年-约公元795年),字宗武,号澹然,唐代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作品中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戴叔伦的隐逸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对清净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道教文化的向往。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山林间的寺庙中写成,反映了他对道家哲学的认同,以及对静谧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寄赠翠岩奉上人》是一首充满了自然情趣和道家思想的诗作。诗中描绘的兰若寺庙,坐落于西冈,周围松树与桂花的生长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自然的韵味。诗人通过“似闻葛洪井”的描写,展现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葛洪作为道教的代表人物,象征着长生与隐逸的理想。

诗中“挂衲云林净,翻经石榻凉”的句子,传达了佛教与道教交融的清静氛围,令人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安详。最后一句“下方一回首,烟露日苍苍”,则表现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大自然的深刻体悟。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让人从中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兰若倚西冈:描写寺庙依偎在西边的山冈,展现了环境的幽静。
  2. 年深松桂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松树和桂花长得更加茂盛,体现了自然的生机。
  3. 似闻葛洪井: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葛洪井代表着长生的理想。
  4. 还近赞公房:暗示这里与赞公的道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显示出文化的交融。
  5. 挂衲云林净:描绘僧袍挂在云林中,表现出一种清净、超然的气氛。
  6. 翻经石榻凉:翻阅佛经,石榻上的凉意给人以舒适,体现了修行的宁静。
  7. 下方一回首:回首间,诗人感受到周围的环境和内心的感触。
  8. 烟露日苍苍:描述了朝霞中烟雾与露水交织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挂衲云林净,翻经石榻凉”,形成和谐的对称结构。
  • 意象:兰若、松桂、葛洪、云林等意象,构建了一个清幽的自然环境。
  • 比喻:将寺庙与自然相结合,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与道教文化的向往。通过对寺庙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心境的追求,体现了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若:象征着清净与灵性。
  • 松桂:象征着长青与丰盈,代表生命的延续。
  • 葛洪:象征着道教的智慧与追求。
  • 云林: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超脱。

文化内涵:

诗中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道教与佛教的思想,以及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兰若”指的是什么?
    A. 田园
    B. 寺庙
    C. 山冈
    D. 城市

  2. 诗人提到的“葛洪”是哪个文化的代表?
    A. 佛教
    B. 道教
    C. 儒教
    D. 释教

  3. 诗中“挂衲云林净”表现了什么意境?
    A. 吵闹
    B. 清静
    C. 繁忙
    D. 贫穷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鹿柴》
  2.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二叔》
  3.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中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情感,但王维更多地强调了孤独与哲思,而戴叔伦则更注重道教文化的融合与幽静的氛围。

粗略解读:

戴叔伦的诗作通过清新的自然意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个人的精神追求与对自然的向往,反映了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道教文化的认同。

相关查询

张郎中尤少卿相继过访未果往谢先成古诗寄呈 简马架阁 鸥渚亭次韵茂洪西湖三诗 园中杂书四首 谢人送白山茶花二首 其一 径山绰上人寄新雪 回渡荷叶浦 戏咏咸蛤 过杨伯虎即席书事 送叶正则秘郎参议湖北帅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对泣新亭 心字底的字 商山四皓 戴玄履黄 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建之底的字 珠沉玉磒 瓦蓝 意懒心慵 关怀备至 夕字旁的字 铺丽 生字旁的字 气杀钟馗 肉字旁的字 无穷无尽 包含诉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