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1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4:17:25
题道虔上人竹房
作者: 李嘉祐 〔唐代〕
诗思禅心共竹闲,
任他流水向人间。
手持如意高窗里,
斜日沿江千万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禅意的生活场景,诗人将自己的思绪和禅心与竹林的宁静融合在一起,任凭外面的流水流向人间,心中却自得其乐。在高窗内,手中握着如意,斜阳洒落在江边的群山之上,构成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
作者介绍:李嘉祐,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观察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带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李嘉祐与道虔上人相识的竹房中创作的,诗人通过对竹房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道教和禅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采用了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两句“诗思禅心共竹闲”,通过“竹”字将诗人内心的禅意和外在的环境相结合,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闲适生活状态。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诗人在这里通过竹子传达出一种心灵的清净。接下来的“任他流水向人间”,则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尽管外界的流水不断流向人间,诗人却选择在这片竹林中独自享受内心的宁静。
后两句“手持如意高窗里,斜日沿江千万山”,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诗人手持如意,坐在高窗内,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斜阳洒在江边的群山上,整个场景充满了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此时的诗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人间仙境,与自然融为一体,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与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竹房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道教和禅宗哲学的理解,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于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诗思禅心共竹闲”所表达的意境是:
A. 忽视世事
B. 与自然融合
C. 追求名利
D. 享受孤独
“手持如意高窗里”中“如意”象征着:
A. 财富
B. 长寿
C. 美好愿望
D. 权力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战争
B. 禅意与自然
C. 爱情
D. 社会批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