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5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7:56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
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
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巫山有十二座高峰,环绕着隐秘的昭回之地。
俯视琵琶峡,平视云雨台。
古老的木桩倚靠在天边,瀑布在日边飞流而下。
为何夜晚传来猿啼声,荆王的枕席却已打开?
神女朝高唐而去,巫山下夕阳正好。
忽而细雨如行,婉丽的身影追随荆王。
电影般的江水前方倾泻而落,雷声在峡外长久回响。
霁云无处可去,台馆在黎明时分显得苍苍。
沈佺期,唐代诗人,字子云,号璧山,主要活动于盛唐时期。他的诗风多样,擅长描写山水与神话传说,作品时而清新脱俗,时而深邃动人。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二首》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文化繁荣、文人交往频繁的时期。诗中描绘了巫山的自然美景,并结合了神话传说,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巫山的描绘,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丰富的人文内涵。诗的开头描绘了巫山的高峻与神秘,十二峰环合,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接着,诗人俯瞰琵琶峡,平视云雨台,展现了其高远的视野与深邃的意境。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巫山的自然景观,古老的木桩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而从天边飞流而下的瀑布则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美丽。接下来的“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引入了人文情感,通过猿啼声的突兀,渲染出一种孤独和惆怅的氛围。
而后,诗中描绘的神女、高唐、夕阳等元素,皆与爱情与神话有关,构建了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意境。最后几句“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则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隐喻着人世的无常与惆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
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
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表现出诗人对巫山美景的赞美,以及在这美景中对孤独与爱情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巫山风光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高远、清新而又带有隐约惆怅的情感。
巫山有多少座高峰?
诗中提到的“荆王”指的是谁?
诗中“霁云无处所”的意思是?
答案:1-B,2-A,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