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7:15
牛女(一作沈佺期诗)
粉席秋期缓,针楼别怨多。
奔龙争渡月,飞鹊乱填河。
失喜先临镜,含羞未解罗。
谁能留夜色,来夕倍还梭。
这首诗描绘了牛女在秋天与织女分别的情景。她坐在粉色的席子上,时间显得缓慢而沉重,针楼中的思念与怨恨更是加深了她的孤独。月光下,奔腾的龙似乎在争渡,而飞翔的喜鹊则在河上乱飞,象征着错综复杂的情感。她在镜前失去了往日的欢喜,脸上带着羞涩,似乎还没完全解开心中的忧虑。最后,她希望能留住夜色,能够再次在来夕之际,织出更多的思念。
作者介绍:宋之问,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绘情感和自然景色,风格清新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牛郎织女的七夕节前夕写成,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分离的惆怅。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现了牛女在秋季时节的孤独与思念。开头的“粉席秋期缓”便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色彩温柔而情感沉重。通过对比“奔龙争渡月”和“飞鹊乱填河”,诗人展现了内心情感的复杂与纠结。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牛女的孤独,也传递出人们在爱情中常有的无奈与渴望。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牛女的失落与羞怯被细腻地描绘出来,显示出她对往日甜蜜的怀念。最后一句“谁能留夜色,来夕倍还梭”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慨,表达了对重逢的渴望与无能为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牛女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爱情的执着与期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与孤独展开,表现了牛女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时间流逝对爱情的影响,以及对重聚的期待。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的情景,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人对爱情和时间的感悟。
诗词测试:
“粉席秋期缓”中的“粉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飞鹊”代表什么?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静夜思》对比,《牛女》更侧重于描绘爱情中的孤独与思念,而《静夜思》则强调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情感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