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7 09:38:53

诗句

圣君尝胆愤艰难,双跸无因日问安。

汉节凋零胡地阔,北州何处是通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38:53

原文展示:

圣君尝胆愤艰难,
双跸无因日问安。
汉节凋零胡地阔,
北州何处是通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统治者艰难处境的感慨,圣明的君主曾经在逆境中忍辱负重,但现在却无法问安,因而感到无奈和愤怒。汉朝的节令已经凋零,而辽阔的胡地更是让人感到遥不可及。如今北方的州郡何处才是能通向满洲的地方呢?

注释:

  • 圣君:指代明君或英明的统治者。
  • 尝胆:形容在艰苦环境中忍耐、努力。
  • 双跸:古代皇帝出行的仪仗,意指君主的出行和勤政。
  • 汉节:汉朝的节令和象征,代表着中原的政治权威。
  • 胡地:指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如契丹、女真等。
  • 通汗:通向满洲,汗为汗国,指代游牧民族的领地。

典故解析:

“尝胆”出自于“越王勾践”的故事,勾践在失败后忍辱负重,最终复国。这一典故用来形容统治者在逆境中忍耐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反映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风格上多有豪情。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朝时期,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压力和内部困扰的时刻,诗人通过历史的回顾,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圣君”开头,立刻引入主人公的形象,展现出一位理想中的君主在艰难时刻的不屈不挠。诗中“尝胆”和“愤艰难”交织在一起,体现出在困境中仍要坚持的决心。接下来的“双跸无因日问安”,则是对现状的无奈与困惑,表现出对统治者的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汉节凋零”的意象则是对国家盛衰的深刻反思,借用汉朝的衰落来比喻当时的危局,表现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而“北州何处是通汗”,则将目光投向北方,表达了对外敌威胁的强烈感受,渴望找到解决之道。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历史的沉重感,既有对过去的缅怀,也有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政治见解和历史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圣君尝胆愤艰难:描述统治者在艰难困苦中忍辱负重的精神。
  • 双跸无因日问安:表明君主的出行没有实际意义,体现出对现状的无奈。
  • 汉节凋零胡地阔:以汉朝的衰落作比,反映国家的危机。
  • 北州何处是通汗:表达对北方局势的关注,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圣君”与“双跸”,“汉节”与“北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比喻:用汉节的凋零来比喻国家的衰败。

主题思想:

整体来看,诗歌关注国家的命运和君主的责任,情感基调是忧虑与反思,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期许。

意象分析:

  • 圣君:象征理想中的统治者,寄托了对政治理想的渴望。
  • 双跸:体现出皇权的象征,反映出权力的责任与重担。
  • 汉节:寓意着曾经的辉煌与现状的落寞。
  • 胡地:象征外敌的威胁,反映出当时的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圣君尝胆”的意思是( )

    • A. 君主忍辱负重
    • B. 君主勇往直前
    • C. 君主无所作为
    • 答案:A
  2. “双跸无因日问安”表达了( )

    • A. 君主的勤政
    • B. 君主的无奈
    • C. 君主的豪情
    • 答案:B
  3. “汉节凋零”是指( )

    • A. 汉朝的繁荣
    • B. 汉朝的衰落
    • C. 汉朝的战争
    •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时代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然而,刘子翚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李白则更倾向于个人的豪情与饮酒作乐的态度。这种差异体现了两位诗人在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上的不同侧重点。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
  • 《刘子翚生平与创作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江月(戊午生朝) 题许尚书石刻二首 拒霜 山圃 茧庵·落成 和司马倅喜雪 归故园二首 自和 和徐判院见惠诗篇 欲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直结尾的成语 放空气 楞眉横眼 全甲 瓜字旁的字 避强击弱 先字旁的字 不足为法 包含慧的成语 滴滴答答 爿字旁的字 药残 包含斧的词语有哪些 镸字旁的字 红包 华色 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揉眵抹泪 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