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5:00
题赠湘西龙安寺利禅师
作者: 齐己 〔唐代〕
头白已无行脚念,自开荒寺住烟萝。
门前路到潇湘尽,石上云归岳麓多。
南祖衣盂曾礼谒,东林泉月旧经过。
闲来松外看城郭,一片红尘隔逝波。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已经年老,失去了行脚的念头,便在这荒凉的寺庙中住下,四周被烟雾笼罩。
寺门前的路延伸到潇湘的尽头,石头上云雾缭绕,归向岳麓山的多。
南宗的祖师曾经在这里礼拜问候,东林的泉水和月光也曾在这里流过。
闲暇时,我在松树外看着城郭,尘世的喧嚣与波澜隔绝开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齐己,字希仁,号无尽,唐代诗人,擅长写禅诗。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风格清新淡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齐己晚年,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禅宗的深刻理解,诗中对景物的描写与内心的平静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淡然态度。
这首《题赠湘西龙安寺利禅师》是齐己在晚年对隐居生活的一种感悟,展现了他对禅宗生活的理解与向往。诗的开头“头白已无行脚念”,直接点出了作者的年纪与心境,头发已白,行走的念头也已消失,反映了他对世俗的放弃与内心的宁静。接着他描绘了自己所居之处,荒寺烟萝,意境清幽,似乎让人感受到一种脱离尘世的超脱感。
“门前路到潇湘尽,石上云归岳麓多。”这两句用路和山石的意象,进一步加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与自然,门前的路通向潇湘的尽头,似乎暗示着一种归隐的态度。石头上的云雾则象征着心境的飘渺与礼遇自然的心情。接下来的“南祖衣盂曾礼谒,东林泉月旧经过”,用典故回顾了禅宗的历史,表现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敬仰与追求。
最后两句“闲来松外看城郭,一片红尘隔逝波”,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虽然身处城郭之中,但内心却与世俗的喧嚣隔绝,展现了他对尘世的淡然与超脱。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清新的意象,体现了齐己对禅宗的理解与追求,也反映了他年长后的生活态度,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的宁静追求,具有深邃的哲理与优美的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禅宗的敬仰,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诗人超然的生活态度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齐己是哪一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诗中“门前路到潇湘尽”中的“潇湘”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湖南
B. 四川
C. 湖北
诗中提到的“南祖”是指哪个宗派的祖师?
A. 禅宗
B. 道教
C. 佛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齐己与王维的诗作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思,但齐己的诗更加强调禅宗的哲理,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