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0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01:05
绳床欹坐任崩颓,双眼醒醒闭复开。
日月更无闲里过,风骚时有静中来。
天真自得生难舍,世幻谁惊死不回。
何处堪投此踪迹,水边晴去上高台。
我坐在倾斜的绳床上,任凭它崩塌,双眼睁开又闭上。
日月也在不断地流逝,似乎没有片刻的空闲,而风雅之事却常在寂静中来到。
天真自得的心境难以割舍,世间的幻影谁会惊动,死而不回。
我该往哪里去寻找这段足迹呢?在水边的晴天里,我向高台走去。
齐己(约779年-835年),唐代诗人,字景山,号齐己。齐己以其独特的禅宗思想和诗歌风格著称,作品多涉及自然、人生哲理,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静坐》创作于唐代,那个时期的文人多有追求内心平静和自然寄托的情怀。诗中表现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淡泊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禅宗思想的认同与追求。
《静坐》这首诗通过作者在绳床上的静坐描绘了一幅内心宁静的图景。开头两句“绳床欹坐任崩颓,双眼醒醒闭复开”,生动地表现出一种随意而又放松的状态,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接下来的“日月更无闲里过,风骚时有静中来”则进一步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艺术灵感的偶然,暗示着在喧嚣中寻找内心的安宁。
“天真自得生难舍,世幻谁惊死不回”,在这里,齐己反思了人类生存的幻象与真实,表达了对纯真心境的珍视,以及对世俗的淡泊。最后两句“何处堪投此踪迹,水边晴去上高台”充满了哲理的思考,诗人似在追问,人生的意义与方向究竟何在?这不仅是对自我的探索,也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禅意和对内心世界的真实探索,体现了齐己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艺术的深刻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观察,诗人强调了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安宁与真实的重要性。
诗中“绳床欹坐任崩颓”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状态?
A. 忙碌
B. 放松
C. 忧伤
“日月更无闲里过”中的“日月”象征什么?
A. 时间
B. 生活
C. 友情
诗人对世幻的态度是?
A. 追求
B. 冷漠
C. 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