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

时间: 2025-07-29 07:26:37

诗句

早晚遣长须,行田西北隅。

稻禾都旺否,庐舍莫淹无。

高仰为何碶,低洼是某都。

水痕如退落,分雨要相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7:26:37

原文展示: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
作者:吴潜 〔宋代〕

早晚遣长须,行田西北隅。
稻禾都旺否,庐舍莫淹无。
高仰为何碶,低洼是某都。
水痕如退落,分雨要相符。

白话文翻译:

早晚我都会派人查看,去往田地的西北角落。
稻谷是否都长得茂盛,房屋是否没有被淹没?
高处的田地为何如此干旱,低洼的地方又是怎样的情况?
水痕像是退去了一样,降雨的情况要相符才能知晓。

注释:

  • :派遣,派人去查看。
  • 长须:指长者或老者,或者是长须的老者。
  • 庐舍:指房屋,居所。
  • :指干枯、枯竭的地方。
  • 水痕:地面的水痕,表示曾经有水的痕迹。
  • 分雨:指降雨的情况。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对田地和房舍的关注,反映了农民面临雨水不足的问题。它体现了古代农民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潜,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在诗中常常表现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雨水匮乏的时节,诗人通过对田间地头的细致观察,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和对自然环境的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农业生产的艰辛。诗人在早晚派人去田间查看,体现出对土地的珍视与责任感。诗中对稻禾生长与房舍安全的关注,表达了农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忧虑。高低地势的对比,折射出不同地块的水分状况,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最后一句“水痕如退落,分雨要相符”,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暗示着人与自然的互动与和谐。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给人以深思,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厚感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早晚遣长须,行田西北隅:诗人每天都派人去田地西北角,显示出对农业的关注。
  2. 稻禾都旺否,庐舍莫淹无:询问稻谷生长情况,关心房屋是否被淹,反映出对生活的担忧。
  3. 高仰为何碶,低洼是某都:对比高地和低洼地的水分状况,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敏锐观察。
  4. 水痕如退落,分雨要相符:最后总结,水痕的变化需与降雨情况相符,暗示自然与人类的息息相关。

修辞手法

  • 对比:高低地势的对比,突出不同的环境状况。
  • 拟人:将自然现象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主题思想:该诗通过对农田的细致观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敏感和对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怀,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稻禾: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庐舍:代表着家园与安全。
  • 水痕:象征着自然环境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派人去查看田地的哪个地方?

    • A. 东南角
    • B. 西北角
    • C. 中央
    • D. 南边
  2. 诗中提到的“庐舍”指的是什么?

    • A. 农田
    • B. 房屋
    • C. 水源
    • D. 田间小路
  3. 诗中提到的“高仰为何碶”主要表达什么?

    • A. 干旱的情况
    • B. 丰收的希望
    • C. 雨水的丰盈
    • D. 低洼的泥泞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吴潜的《苦雨吟》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但吴潜更侧重于对自然环境变化的细致观察,而陶渊明则强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回归。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赵抚干赵班 六言偈四首 乍暑一首 满江红 和乡侯灯夕六首 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 闻五月八日宸翰口号十首 赵礼部和余梅花十绝送林录参微而婉哀而不怨 李术士善医卜 简竹溪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重圭叠组 包含培的词语有哪些 乛字旁的字 殳字旁的字 包含宏的词语有哪些 釆字旁的字 包含会的成语 谨始 目字旁的字 包含像的成语 血泣 尢字旁的字 联鞭 演梵 食不累味 吃自在饭 枭示 残民以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