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5:50
《朝中措(三用韵)》
作者:吴潜 〔宋代〕
杨花撩乱与云干,春事可悲酸。
况是雨荒院落,江南但有春寒。
莺残燕懒,蜂慵蝶褪,谩等闲看。
不是无情描貌,奚奴且放安单。
杨花在空中飞舞,随风飘散,与云彩交织在一起,春天的景象让人感到悲伤和酸楚。
更何况在这雨水稀少的院落,江南的春天只是寒冷而已。
黄莺已经衰弱,燕子也懒得飞翔,蜜蜂懒惰,蝴蝶的色彩也渐渐褪去,任凭人们无所事事地观看。
这并不是无情地描绘景象,何不让那可怜的奴婢安然自得呢?
吴潜,字仲明,号惭愧,南宋时期的诗人,博学多才,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闻名,善于抒发个人情怀和自然景象的结合。
此诗创作于春季,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在春天本应充满生机的时节,因气候异常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诗人感到失望和忧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及春天乏力的无奈。
《朝中措(三用韵)》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凄凉与哀伤。开篇便以“杨花撩乱与云干”引入,既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又暗示了其中的混乱与无奈。这种意象的对比,形成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在诗中,吴潜不仅仅停留在对春天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深入到对人情的思考。随着“春事可悲酸”的感叹,诗人将自然与自身的情感紧密结合,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感慨。尤其是“江南但有春寒”的描写,传达了对江南春天的不满,突出了环境对人情的影响。
接下来的“莺残燕懒,蜂慵蝶褪”,用一系列生物状态的描写,反映了春天的萧条与无生气。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的写照,更是对人类情感的映照,诗人的失落感在此愈加强烈。
最后的“不是无情描貌,奚奴且放安单”,则是对自己情感的反思,表达了在这种情境下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身边人情的关注。诗人希望即使环境再恶劣,依然要有一份安宁与平和。
整体来看,吴潜通过对春天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逆境中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现实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中蕴含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朝中措》的作者是谁?
诗中“莺残燕懒”反映了什么状态?
诗中提到的“江南但有春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