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6:45
铜雀台瓦良研田,此瓦乃在铜雀先。
色青而紫厚以寸,池窊半月潴松烟。
磨墨如暗欲雨润,瑟瑟缀若明珠悬。
诸花香处呼璧友,沈檀之匣铭词镌。
竹垞目以宴友瓦,得毋考据讹相沿。
文曰建安三年造,斯时河北方炎炎。
袁曹两雄不相下,土木何得兴戈鋋。
吾闻南皮有台二,或者袁候之遗埏。
当其虎视冀州日,官渡未战犹瓦全。
穹窿百尺用侦敌,吸尽兵气归陶甄。
相传夜深发光怪,异香腾作龙蜿蜒。
野火烧残败苔渍,争墩一例言詹詹。
否则陈因太仓粟,鸠工适值浮瓜年。
区区胡椒且八百,况乃瓴甋崇观瞻。
五官中郎敬爱客,想见射雉同游畋。
哀来乐往感丝竹,金碧鳞鳞辉画檐。
不知何时琢为砚,残膏一滴江湖沾。
宜城驿入昌黎记,景山赠赖欧公传。
世间古物等飘瓦,获之奚翅真珠船。
呜呼!
人生安得如汝坚,背有汉隶神宛然。
缁布纹深尾则断,亦犹割据留山川。
袁家父子固豚犬,曹家兄弟终猜嫌。
流连香履有深意,木妖早兆漳河堧。
知君好古自一癖,岂以人废相针砭。
魏三祖集君所弆,曩者汉上遭师熸。
呜呼!
一得一失皆前缘,非此那伴君家毡。
会看涤笔记神砚,压到寿贵公侯砖。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6:45
笈甫藏有袁候台瓦研属作长歌纪之
铜雀台瓦良研田,此瓦乃在铜雀先。
色青而紫厚以寸,池窊半月潴松烟。
磨墨如暗欲雨润,瑟瑟缀若明珠悬。
诸花香处呼璧友,沈檀之匣铭词镌。
竹垞目以宴友瓦,得毋考据讹相沿。
文曰建安三年造,斯时河北方炎炎。
袁曹两雄不相下,土木何得兴戈鋋。
吾闻南皮有台二,或者袁候之遗埏。
当其虎视冀州日,官渡未战犹瓦全。
穹窿百尺用侦敌,吸尽兵气归陶甄。
相传夜深发光怪,异香腾作龙蜿蜒。
野火烧残败苔渍,争墩一例言詹詹。
否则陈因太仓粟,鸠工适值浮瓜年。
区区胡椒且八百,况乃瓴甋崇观瞻。
五官中郎敬爱客,想见射雉同游畋。
哀来乐往感丝竹,金碧鳞鳞辉画檐。
不知何时琢为砚,残膏一滴江湖沾。
宜城驿入昌黎记,景山赠赖欧公传。
世间古物等飘瓦,获之奚翅真珠船。
呜呼!人生安得如汝坚,背有汉隶神宛然。
缁布纹深尾则断,亦犹割据留山川。
袁家父子固豚犬,曹家兄弟终猜嫌。
流连香履有深意,木妖早兆漳河堧。
知君好古自一癖,岂以人废相针砭。
魏三祖集君所弆,曩者汉上遭师熸。
呜呼!一得一失皆前缘,非此那伴君家毡。
会看涤笔记神砚,压到寿贵公侯砖。
这是一块铜雀台的瓦片,出自铜雀台之前。瓦片呈青紫色,厚度约一寸,池水如半月般聚积,松烟缭绕。磨墨时如同暗雨将至,墨色如明珠般闪烁。花香四溢,呼唤着友人,沉檀匣中铭刻着文词。竹林环绕,目之所及皆为友人欢宴,莫要沿袭错谬的考据。文上记录的建安三年造,彼时河北正值炎热。袁曹两大英杰不相上下,怎能兴起战争?我听说南皮有两座台,或许是袁候的遗迹。那时,冀州如虎视眈眈,官渡之战尚未发生,瓦片依然完好。穹窿高百尺,用以侦查敌情,吸尽兵气归陶甄。传说夜晚深处会发出怪异光芒,异香缭绕如龙蜿蜒。野火烧尽苔藓,争论纷纷。否则若不是因为太仓之谷,正值浮瓜年。区区八百胡椒,何况是瓴甋高耸的观瞻。五官中郎敬爱客,想见他与我同猎射雉。哀乐交织,感动丝竹,金碧辉煌映照画檐。不知何时被雕琢成砚,残膏滴落在江湖上。宜城驿路通往昌黎,景山赠予赖欧公的传记。世间古物犹如飘瓦,获得它有如真珠船。唉!人生怎能如你般坚固,背负汉隶气息如神。缁布纹深,尾巴则断,犹如割据留存的山川。袁家父子如豚犬,曹家兄弟终究猜忌。徘徊在香履中含有深意,木妖早已预兆漳河堧。知你好古是一种癖好,岂能因人而废弃针砭。魏三祖的集子你所珍藏,往昔汉上遭遇敌兵。唉!一得一失皆是前缘,不是这个便是君家毡。会看涤笔记神砚,压到寿贵公侯的砖。
作者介绍:鲍瑞骏,清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多反映历史、文化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在欣赏古代文物时的思考与感慨,尤其是对历史人物袁曹的追忆和对古物的珍视。
《笈甫藏有袁候台瓦研属作长歌纪之》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哲理思考的长诗。诗中通过对一块铜雀台瓦的细致描写,引发对历史人物袁绍与曹操之间关系的深思。诗人在描写瓦片的青紫色及其来源时,隐喻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铜雀台瓦不仅是一个物品,更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情感。
诗中反复提及的“袁曹两雄”,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回顾,更是对权力斗争与人性复杂的深刻反思。两位英杰各有千秋,然而在权力的斗争中,彼此间的猜忌与对立却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对比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得以体现,从而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脆弱。
此外,诗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句层次分明,意象鲜明。通过对古物的珍视,诗人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与向往,展现出一种深邃的文化情怀。
最后,诗人在反复探讨“古物”的同时,也在探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表达了对坚韧与不屈精神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语境深远,值得品味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表达了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感慨,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人性的复杂,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铜雀台瓦的颜色是:
诗中提到的“建安三年”是哪个朝代的时期?
“袁曹两雄”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