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0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06:08
次韵子瞻与安节夜坐三首
作者:苏辙
前山积雪暮峥嵘,
燕坐微闻落瓦声。
共对一尊通夜语,
相看万里故乡情。
信归岭上寒梅远,
恨极江南春草生。
明目青铜添白发,
且须醉睡倒灯檠。
少年高论苦峥嵘,
老学寒蝉不复声。
目断家山空记路,
手披禅册渐忘情。
功名久已知前错,
婚嫁犹须毕此生。
家世读书难便废,
漫留案上铁灯檠。
谪官似我无归计,
落第怜渠有屈声。
握手天涯同一笑,
倚门岁晚不胜情。
黄岗俯仰成陈迹,
白首蹉跎畏后生。
归去且安南巷乐,
莫看歌舞醉长檠。
前山的积雪在傍晚显得格外峥嵘,
燕子坐着时隐约听到瓦片落下的声音。
我们共同举杯,通宵长谈,
相视而望,思念着万里之外的故乡。
信鸽归来,岭上的寒梅已经远去,
我恨极了江南春草的生长。
青铜镜子映照着我的白发,
不如醉倒在灯下,安然入睡。
年轻时高谈阔论,反而感到艰难,
如今老了,像寒蝉般再无声响。
目断故乡的山川,已无路可记,
手披禅册,渐渐忘却了情绪。
功名早已知道自己前世的错误,
而婚嫁的事却仍需度过此生。
家世和读书都难以被废弃,
只好让铁灯笼漫留案上。
像我这样的谪官无所归依,
落第的朋友又何尝不值得怜悯。
握手天涯,彼此同笑,
倚门而立,岁末时分情意绵绵。
黄岗俯视仰望已成往事,
白发苍苍,惧怕年轻人。
归去吧,安享南巷的乐趣,
莫再看歌舞,醉倒在灯光下。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与其兄苏轼共同开创“苏门四学士”,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造诣深厚,风格多变,情感真挚。
苏辙写下这首诗时,正值晚年,身处谪官的境地,心中难免感慨万千。诗中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往事的回顾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情感深沉而真切。
诗中流露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个人境遇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头两句描绘了雪山的壮丽和夜晚的宁静,营造出一种寂寥而肃穆的氛围。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酒杯的举起和话语的交流,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迷茫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尤其是“功名久已知前错,婚嫁犹须毕此生”两句,反映了他对人生选择的反思和对命运的无奈。最后几句更是把情感推向高潮,既有对年轻人的敬畏,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体现出一种内心的孤独和对未来的渺茫。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人生选择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沉。
选择题:诗中“明目青铜添白发”中的“青铜”指的是什么?
A. 金属
B. 镜子
C. 楼阁
答案:B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黄岗”象征着____。
答案:往事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渺茫。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