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明月棹孤舟 题钊儿画茅舍归舟》

时间: 2025-05-04 01:19:46

诗句

缥缈长天山影淡。

认前村、维舟收缆。

树绕垂藤,柴门篱落,灯火幽窗阴暗。

半隐陂陀临水占。

挂凉蟾、寒光如鉴。

西塞山边,烟蓑雨笠,消受风恬云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9:46

明月棹孤舟 题钊儿画茅舍归舟

原文展示

缥缈长天山影淡。认前村维舟收缆。
树绕垂藤,柴门篱落,灯火幽窗阴暗。
半隐陂陀临水占。挂凉蟾寒光如鉴。
西塞山边,烟蓑雨笠,消受风恬云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恬淡的乡村画面。诗人首先看到远处山影在淡淡的天空中隐约可见,辨认出前方的村庄和停泊的船只。四周绿树环绕,垂藤摇曳,柴门与篱笆相映成趣,窗户透出微微的灯光,显得幽暗而温馨。水边的陂陀隐约可见,月光如镜子般悬挂在空中,清冷而明亮。在西塞山的边缘,烟雨朦胧,渔人蓑衣笠帽,悠然自得地享受着和风细雨,云雾渐渐散去,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注释

  • 缥缈:形容空灵、轻薄的样子。这里用以形容天空的柔和和空灵。
  • 维舟:停泊的船只,指诗人看到的村庄旁的船。
  • 陂陀:水边的土堤,隐喻着自然之美。
  • 凉蟾:指明亮的月亮,蟾蜍常被用来形容月亮,古人认为月亮是蟾蜍所化。
  • 西塞山:指的是西边的山,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代表诗人心中的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太清(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写景抒情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题为“明月棹孤舟”,是对一幅画作的题赠,表达了诗人在欣赏钊儿的画时所引发的思绪。画中描绘的茅舍与归舟,给人一种归隐田园的宁静感,正是诗人心中向往的生活。

诗歌鉴赏

《明月棹孤舟》是一首富有画面感和情感深度的诗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个宁静的乡村夜晚。开篇用“缥缈长天山影淡”勾勒出一个空灵而辽阔的天空,给人一种遥远而宁静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认前村维舟收缆”的细节,带领读者走入一个具体的场景中,似乎能听到水波轻轻拍打船舷的声音。

诗中的“树绕垂藤,柴门篱落”,则描绘出了一幅温馨的乡村生活图景,展现出自然与人居的和谐共处。尤其是“灯火幽窗阴暗”,不仅表现了夜晚的静谧,也暗示了人们在灯下的温暖与安宁。

接下来的“半隐陂陀临水占”,让人感受到一种隐秘之美,似乎是隐居者的生活。月光的“寒光如鉴”又为整幅画面增添了一层清冷的美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体悟与情感的流露。

最后一句“消受风恬云敛”,更是升华了全诗的意境,表达了对自然境界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整首诗在描写静谧的乡村生活之余,流露出诗人对恬淡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意境深远,令人陶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缥缈长天山影淡:描绘了长空中淡淡的山影,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
  2. 认前村维舟收缆:诗人认出前面的村庄,船只停泊,生活气息浓厚。
  3. 树绕垂藤,柴门篱落,灯火幽窗阴暗:细致描绘乡村的自然环境与人居,营造出温馨和宁静的氛围。
  4. 半隐陂陀临水占:表达自然的隐秘之美,似乎有隐士在此栖息。
  5. 挂凉蟾寒光如鉴:月光明亮如镜,给人一种冷清而清澈的感觉。
  6. 西塞山边,烟蓑雨笠,消受风恬云敛:描绘渔人的生活,表现出悠然自得的心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凉蟾寒光如鉴”,将月亮比作寒蟾,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在句式上有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韵律感。
  • 意象:使用自然景物,如松树、篱笆、灯火等,营造出宁静的氛围,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反映了对归隐生活的理想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明月:象征着宁静、纯洁和思乡之情。
  2. 孤舟:代表着孤独、自由与思考的空间。
  3. 茅舍:象征田园生活的简朴与自然。
  4. 灯火:象征着温暖和人间的温情。
  5. 烟雨:代表着朦胧的自然美和生活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顾太清
    B. 李白
    C. 杜甫

  2. “缥缈长天山影淡”主要描绘的是? A. 乡村生活
    B. 自然景色
    C. 战争场景

  3. 诗中“凉蟾寒光如鉴”中的“凉蟾”指的是什么? A. 鱼
    B. 月亮
    C. 夕阳

答案

  1. A. 顾太清
  2. B. 自然景色
  3. B. 月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1. 《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但更多的是友谊与分别之情。
  2. 《归园田居》:强调隐逸生活的理想,和本诗有相似的追求。
  3. 《夜泊牛津》:通过夜晚的景象,展现了孤独与思索的情感,与本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顾太清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歌选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西溪 妓席 初入武夷 代董秀才却扇 寓怀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 七夕 樱桃答 和郑愚赠汝阳王孙家筝妓二十韵 过郑广文旧居(郑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九经三史 闲话少提 包含范的成语 九故十亲 云嶂 横眸 咽结尾的成语 亿万斯年 包含膏的成语 隹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风激电骇 丶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大院深宅 里字旁的字 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层出不穷 圈牢养物 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