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3:34
微物生山泽,萧条荆棘邻。
何人掇秋实,此日待嘉宾。
虽无木桃赠,投此寄情亲。
小植物在山泽间生长,周围却萧条得只有荆棘相伴。
今天来这里的嘉宾,谁会来采摘秋天的果实呢?
虽然没有木桃可以赠送,但我用这份情谊来寄托我的心意。
木桃赠礼的典故源于古代习俗,桃子象征着长寿和友谊。在古代文人之间,赠送木桃是一种表达情谊的方式,诗中提到“虽无木桃赠”,表达了尽管没有实质的礼物,但情感依然真挚。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其代表作《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史书之一,他的诗文风格简洁明了,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时代背景下,士人们常常聚会吟诗作对,表达情感和友谊。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怀。
《席上赋得榛》是一首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诗作。诗的上半部分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展现了一种孤寂和萧条的氛围。微小的植物与荆棘的存在,暗示着环境的艰难和生命的脆弱。而“何人掇秋实,此日待嘉宾”,则转向对来宾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聚会的渴望。这种对比手法,既突出了环境的冷清,也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期待与渴望。
下半部分“虽无木桃赠,投此寄情亲”,更是情感的升华。虽然没有实物的赠送,诗人依然用真挚的情感来表达对友人的关心与思念。这种情感的寄托,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也反映了诗人在岁月流逝中的孤独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渴望,抒发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传递了情感的真挚。
诗词测试:
诗中“微物生山泽”中的“微物”指的是:
诗中的“木桃”象征着: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1.B 2.B 3.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全面解析了《席上赋得榛》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典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