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3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33:45
碧牡丹
司马非游倦。身等嵇康懒。飞絮游丝,罥树沾泥春晚。
偷得閒来,脚力欺人软。好山好水缘浅。春心眼。
济胜劳夙办。空想游仙汗漫。竿木登场,栈豆就恋嗟来饭。
故事缑山,鹤驭鸾笙天半。翘首月明庭院。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的开头提到司马迁和嵇康,指出自己不再像他们那样疲惫,反而有些懒惰。春天的飞絮和游丝沾染了树木和泥土,象征着春天的温柔和惬意。诗人偶尔偷得闲暇,却感到身体无力,无法尽情游玩。眼前的山水美好,但与心中的理想相比却显得有些浅薄。接着,诗人回忆起曾经的奋斗,心中仍然怀有游仙的梦想,然而现实却让人感到无奈。故事中的缑山,象征着高远的理想,然而现实的局限让人难以实现。最后,诗人仰望明亮的月光,感受到一丝寂寞与思考。
作者介绍:杨玉衔,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浓厚的哲理和人生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中秋前夕,正值秋季,诗人可能在此时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思虑,结合个人经历,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碧牡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开头提到的司马迁和嵇康,传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同时也自我反思,暗示自己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感到疲惫与懒惰。春天的飞絮和游丝,轻柔地描绘出春日的美丽,却也暗含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在对山水的描绘中,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但同时又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人试图通过“偷得闲来”的方式寻求内心的宁静,然而脚力的疲软象征着身体与心灵的困境。这种矛盾使得诗的情感愈发深刻,令读者感受到诗人在追求理想和面对现实时的无助与挣扎。
最后一联中的“翘首月明庭院”,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月光的明亮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考。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深邃思考,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诗中“偷得閒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翘首月明庭院”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答案:1-B, C;2-B;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