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8:42
遥夕
徐谦 〔清代〕
雨霁月弥静,无人共遥夕。
乱蛩风露寒,虚堂入秋色。
在雨后,月光显得更加宁静,周围没有人陪伴我度过这漫长的傍晚。杂乱的蟋蟀声在冷风和露水中传来,空荡荡的堂室里透入了秋天的气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雨霁”与“月”相结合,体现了一种自然的和谐美。同时,诗中对秋天的描绘与古代文人对秋天的感怀相呼应,常常用以表达孤独之情。
作者介绍
徐谦,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为抒情诗,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雨过天晴的秋夜,诗人可能正处于一种孤独的境地,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思绪。
《遥夕》是一首描绘秋夜宁静与孤独的诗。诗的开头“雨霁月弥静”,通过细腻的笔触,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令人感受到雨后夜晚的清新与宁静。这里的“月”不仅是自然景物,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接下来的“无人共遥夕”,则暗示了诗人的孤独感。他身边没有人,这种寂静的夜晚更显得孤独与沉重。诗中“乱蛩风露寒”的描写,利用声音与气候的变化,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杂乱的蟋蟀声在风露中显得格外凄凉,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冷清。
最后一句“虚堂入秋色”,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环境结合,虚堂的空旷与秋色的萧瑟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孤独感愈发明显。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自然描绘,传达出深沉的情感,使人感受到诗人在静谧的夜晚所经历的孤独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与自然的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思考和对孤独的感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令人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遥夕》和《山居秋暝》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孤独和思索。然而,前者更强调孤独的情感,后者则更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