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3:4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3:44:12
欲渡巨少,必假方舟。
橹棹俱全,风帆两便。
夜观星月,昼视云山。
万里之遥,一瞬可到。
人心尽畏波涛险,
未必被涛险似心。
如果想要渡过大海与小河,必须依靠船只。
要有足够的桨和帆,才能顺风而行。
夜晚观望星月,白天眺望云山。
即使相隔万里,也能在瞬间到达。
人心总是害怕波涛的险恶,
却未必察觉,波涛的险恶如同心中所惧。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对航海过程的感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自然的艰难与内心的恐惧之间的关系。
释道如,宋代高僧,擅长诗词,常以佛教哲理入诗,作品多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观察。
此诗作于当时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借用航海的隐喻,表达了对人生旅程的感悟与对内心恐惧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渡”字引出一系列意象,呈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开篇提到“欲渡巨少,必假方舟”,将航海比作人生旅途,强调了在面对人生的挑战时,依赖工具和外力的重要性。接着,诗人以“橹棹俱全,风帆两便”描绘出理想的航行状态,传达了顺利渡过艰难之境的渴望。
进入夜晚与白天的景象,诗人使用“夜观星月”与“昼视云山”的对比,表现出人们在不同环境下的感受与思考。星月象征着指引和希望,而云山则代表着自然的壮丽与不可预测性。最后以“人心尽畏波涛险”收尾,揭示了人内心的脆弱与对未知的恐惧,强调了内心的波涛或许更为可怕,超过了外在的自然威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与人心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航海的描绘,探讨人生旅途中的挑战与内心的恐惧,强调面对外在困难时,更应关注内心的宁静与勇气。
诗中提到“欲渡巨少,必假方舟”,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渡过大海与小河要依靠船只。
B. 渡河需要游泳。
C. 渡海需要飞行器。
答案:A
诗中提到“人心尽畏波涛险”,这句话反映了什么?
A. 人们对自然的敬畏。
B. 人们对内心恐惧的反映。
C. 人们对航海的热爱。
答案:B
以上是对释道如《偈三首》的详细解析与讨论,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