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3:1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3:16:34
望江南 鸟语
作者: 徐谦 〔近代〕
云乍起,烟海碧微茫。
人倚栏杆春未老,一株银橘满山香。
鸟语弄笙簧。
声百啭,无复协宫商。
争似野花饶野趣,好将新意谱新腔。
投老惯蛮荒。
云朵突然升起,烟海在微微碧色中迷茫。
人依靠栏杆,春天尚未衰老,一株银橘散发着满山的香气。
鸟儿的鸣叫如同乐器演奏,
声音百转千回,不再和谐于宫商音律。
比起田野里的野花更富有趣味,
我想将新意谱写成新的曲调。
我已经习惯了这种蛮荒的生活。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提到的“银橘”可以联想到古人对橘子的喜爱,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徐谦(1870-1928),字子贞,号静斋,江苏人。其一生致力于诗词创作,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望江南 鸟语》创作于徐谦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表达出他对春天的赞美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望江南 鸟语》展现了徐谦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感悟。全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音韵,描绘了一个春意盎然的场景。开头的“云乍起,烟海碧微茫”便让人感受到春天来临时的朦胧美,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中。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人倚栏杆春未老”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珍惜。
而“鸟语弄笙簧”则将自然的声音形象化,鸟儿的歌唱仿佛是乐器的演奏,增添了诗的灵动感。接下来的“声百啭,无复协宫商”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音乐的欣赏,强调鸟儿的自由和个性,似乎和传统的音乐形式有些不同,反映了他对自然之声的独特理解。
最后两句“争似野花饶野趣,好将新意谱新腔”更是点明了主题,诗人希望在这大自然的启发下,创造出新的艺术表达,表达了他对自然趣味和新创意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对春天的礼赞,也是对自然与艺术关系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全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艺术创新的追求。
诗中描述的景象主要是哪个季节的特点?
诗中“鸟语弄笙簧”中的“笙簧”是指什么?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怎样的?
徐谦的《望江南 鸟语》与孟浩然的《春晓》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徐谦更注重鸟儿的声音与自然的趣味,而孟浩然则侧重于春天带来的安宁与温暖。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表达方式和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