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3:1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3:16:06
《读韦左司诗》
作者:李楘 〔清代〕
恬澹本性情,下笔便高洁。
常能参妙化,自得养生术。
我读韦公诗,一生无滞郁。
旷然任吾天,言动由真率。
渊明后一人,冲虚亦朴实。
唐书考新旧,无人为撰述。
诗人失传多,惟公不当佚。
自公为卫郎,意气近豪侠。
折节复读书,至味归清绝。
一麾出守郡,随处留诗别。
真机舒性灵,淡然天籁发。
扫地坐焚香,习静神无夺。
岂必求神仙,何用更学佛。
开元至贞元,百余十岁月。
人皆见公容,精神不衰竭。
有诗送太白,无与少陵笔。
或者未识面,踪迹天涯阔。
清景忆平生,空山求隐逸。
晏起望青天,园林爱藏拙。
应知养主事,诗外无他物。
神来有化工,终身无疢疾。
千秋秉至诚,梦想依归切。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韦应物的诗歌和生活哲学的赞美。作者认为,韦应物本性恬淡,写作时自然而高洁,能够参透人生的妙理,掌握养生之道。他读韦公的诗歌,感到一生无忧无虑,心境开阔,言行真率。韦应物是继陶渊明之后又一位清高的诗人,他的诗作在历史上未曾失传。韦公在担任卫郎时,意气风发,后来又刻意节俭,潜心读书,最终达到了高洁的境界。无论在哪里,他的诗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作者认为,韦公的内心淡泊宁静,焚香扫地,习惯于静心,根本不必追求神仙或学习佛教。他在开元至贞元的时代,长寿而精神焕发,尽管众人皆见其容貌,但精神却从未衰退。他在诗中送别李白,但与杜甫的笔触无缘。或许两人未曾谋面,但他们的踪迹在天涯海角间延续。作者怀念韦公的清雅生活,向往隐逸于空山之间,早起仰望蓝天,喜欢在园中藏匿自己的拙朴。他明白,诗歌之外没有其他追求,灵感源于自然,终生无病无恙。千秋之后,保持真诚的品格,心中向往着理想的归宿。
李楘(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创作,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读韦左司诗》是李楘在阅读韦应物的诗作时产生的感慨,反映了他对韦应物高洁品格的钦佩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韦应物为中心,描绘了他淡泊宁静的性格与高洁的诗风。李楘通过对韦公的诗歌的阅读,感受到一种心灵的解脱与宁静,抒发了自己对清高生活的向往。诗中反复提及的“淡然”、“清绝”、“习静”等词句,显示了作者对内心平和的渴望与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对韦公的赞美,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生活哲学: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保持一颗清净的心灵,才是人生的真谛。
整个诗歌结构严谨,语句流畅,情感真挚,既有对韦公诗作的欣赏,也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哲学思考。李楘通过对韦公的描绘,向读者传达出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以诗歌为伴,保持真诚与淡泊,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韦应物的赞美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强调了清高、高洁的品格,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李楘对韦应物的性格如何描述?
诗中提到的“扫地坐焚香”主要表达了什么?
李楘通过诗歌想要传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