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3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33:25
乱竹侵红药,病花羞晚春。
移根近谈笑,得土长精神。
荣悴非由尔,芬芳止为人。
庭西井泉好,汲灌每躬亲。
乱竹掩映着红色的药草,病弱的花儿在晚春时节显得羞怯。将根移近谈笑的地方,得到良好的土壤便能长得精神焕发。花的荣枯并非由你来决定,芬芳的香气只为人所知。庭院西边的井泉水很好,汲水灌溉都是我亲自来做。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涉及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庵山,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抒发情感,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等题材。
创作背景: 《南堂新游花坛二首》写于苏辙游玩南堂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对生活的思考。此时,北宋政治动荡,诗人通过描写花坛中的景象,寄托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开篇的“乱竹侵红药”描绘了竹林和花坛的景象,生动地呈现出自然的杂乱与和谐。竹子和药草的意象相互交织,暗示了生命的复杂性与共存关系。接下来的“病花羞晚春”则通过拟人手法让花儿赋予情感,表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奈。诗人将根移近谈笑之处,显现出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强调了环境与心境之间的联系。
“荣悴非由尔,芬芳止为人”一句,反映了对生命状态的哲学思考,荣枯并不完全由外因决定,芬芳的存在则是为了被人感知,这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关照与理解。最后两句提到的“庭西井泉好,汲灌每躬亲”,则是诗人亲自参与园艺的细节,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认真态度,呈现出一种恬淡自然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解,体现了宋代士人的人文关怀与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病花羞晚春”是通过何种手法表现花的状态?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荣悴非由尔”中的“尔”指代的是:
A. 花
B. 竹
C. 土
诗中提到的“庭西井泉好”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喜爱?
A. 竹子
B. 水源
C. 花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