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4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41:22
初行牛力短,野宿就烟萝。
港水西流急,山云北向多。
暮潮来艇子,深树出蛮歌。
携得清风至,毋劳夜枕戈。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茅港的夜宿情景。刚开始行程,牛力不足,只能在野外借宿,依靠烟雾缭绕的藤萝。港口的水流湍急向西而去,山中的云彩则向北聚集。傍晚潮水上涨,小船在水面上漂浮,浓密的树木间传来异乡的歌声。带着清风而来,不用在夜晚担心守卫。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蛮歌”一词可能暗示了对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反思和观察,体现了诗人对边疆民俗的关注。
孙元衡,清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融入了个人的生活感受和对社会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游历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以及对旅途生活的感悟。在清代,随着社会的变迁,许多文人开始探索边疆及其文化,孙元衡的诗作正是这种探索的体现。
《宿茅港》是一首描绘旅途生活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细腻观察。诗的开头通过“初行牛力短,野宿就烟萝”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不易,牛力不足意味着行程缓慢,野宿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和无奈。接下来的“港水西流急,山云北向多”描绘了港口的水流湍急与山间云彩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的动感与壮丽,给予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则通过“暮潮来艇子,深树出蛮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夜幕降临,潮水上涨,小船轻轻摇曳,深林中传来的歌声,仿佛将异乡的风情带入心中。最后一句“携得清风至,毋劳夜枕戈”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逸,尽管身处陌生的环境,却能感受到自然的抚慰和心灵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整首诗表达了旅途中的艰辛与自然的美,诗人通过对景色的细腻描绘,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一种淡然、从容的生活态度。
诗中“牛力短”指的是什么?
诗人选择在何处宿营?
“蛮歌”代表的是哪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