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0:58
病童随瘦马,难算往来程。
野寺僧相送,河桥酒滞行。
足愁无道性,久客会人情。
何计羁穷尽,同居不出城。
一个生病的孩子跟着瘦弱的马,难以计算这一路的行程。
在荒野的寺庙里,僧人来送别我,过河的桥上酒宴耽误了行程。
我因身心疲惫而烦恼,久居他乡让我倍感人情冷暖。
我该如何打算才能解脱这羁绊,虽然同住却不能出城。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唐代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感悟与反思。
作者介绍
姚合,字子云,唐代诗人,曾任官职,擅长五言诗,风格清新自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姚合暂居他乡时,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及身处他乡的孤独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士人漂泊无依的心境。
《别李馀》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出行时的境遇,展现了他在病态与孤独中感受到的生活无奈与人情冷暖。开篇“病童随瘦马,难算往来程”,通过描写病童和瘦马,营造出一种艰难的行旅氛围,既突显出诗人处境的艰辛,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无奈和焦虑。接着“野寺僧相送,河桥酒滞行”,诗人不仅受到僧人的送别,也因酒宴而耽误了行程,表现出人情的温暖与生活的琐碎。后两句“足愁无道性,久客会人情”,更是通过“足愁”“久客”来表达一种对归宿的渴望与对他乡生活的失落感。最后以“何计羁穷尽,同居不出城”收尾,感人至深,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期望。整首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既有对故乡的思念,又有对生活现状的深刻反思,令人感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和人情的冷暖,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困境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孤独与无奈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野寺”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偏僻的寺庙
B. 繁华的城市
C. 浪漫的山庄
D. 诗人的故乡
诗中“病童随瘦马”表达了诗人何种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焦虑
C. 兴奋
D. 自豪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人生和旅途的感慨,但《别李馀》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无奈,而《登鹳雀楼》则更多表现了壮志与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