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答常山屯田张中行寄赠》

时间: 2025-05-01 15:05:30

诗句

紫荷焦脱燥宫毫,万里边霜扰鬓毛。

不称衰年开幕府,只堪平世掾功曹。

飞蓬转野初无定,疮雁惊弦久未高。

犹有一愁何计奈,掷{缗纟换石}难报美人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05:30

原文展示:

紫荷焦脱燥宫毫,万里边霜扰鬓毛。 不称衰年开幕府,只堪平世掾功曹。 飞蓬转野初无定,疮雁惊弦久未高。 犹有一愁何计奈,掷缗纟换石难报美人刀。

白话文翻译:

紫色的荷花已经焦枯,宫中的毛笔也干燥无用,边疆的霜雪侵扰着我的鬓发。 我已不适合在衰败之年开设幕府,只能在这个平凡的时代做一名小官。 像飞蓬一样在野外飘转,初时没有固定的方向,像受伤的雁鸟听到弓弦声久久不能高飞。 我心中仍有一愁无法排解,用渔网和石头难以回报美人的恩情。

注释:

  1. 紫荷焦脱燥宫毫:紫荷,指紫色的荷花,焦脱燥,形容荷花枯萎。宫毫,宫中的毛笔,此处比喻文人的才情。
  2. 万里边霜扰鬓毛:边霜,边疆的霜雪,扰鬓毛,指霜雪侵扰鬓发,形容岁月催人老。
  3. 不称衰年开幕府:衰年,指年老体衰。开幕府,指开设幕府,担任重要职务。
  4. 只堪平世掾功曹:平世,指平凡的时代。掾功曹,古代官职名,指小官。
  5. 飞蓬转野初无定:飞蓬,比喻漂泊不定。转野,在野外飘转。
  6. 疮雁惊弦久未高:疮雁,比喻受伤的雁鸟。惊弦,听到弓弦声,比喻受到惊吓。
  7. 掷缗纟换石难报美人刀:掷缗,抛掷渔网。纟换石,用绳子换石头,比喻无用的回报。美人刀,比喻美人的恩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是宋祁回应常山屯田张中行的赠诗,表达了自己年老体衰、无法施展抱负的无奈心情。

创作背景: 此诗是宋祁在回应张中行的赠诗时所作,反映了作者在晚年对个人命运和时代背景的深刻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传达了一种无奈和愁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宋祁晚年的心境。诗中“紫荷焦脱燥宫毫”和“万里边霜扰鬓毛”描绘了自然景物的衰败和岁月的无情,同时也隐喻了作者自身的衰老和才情的枯竭。后文通过对“飞蓬”和“疮雁”的比喻,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漂泊不定和受到惊吓的内心状态。最后一句“掷缗纟换石难报美人刀”则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无法回报恩情的无奈和愁绪。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宋祁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1. 紫荷焦脱燥宫毫:这句诗通过紫荷的焦枯和宫毫的干燥,象征了作者才情的枯竭和岁月的无情。
  2. 万里边霜扰鬓毛:这句诗通过边霜的侵扰,形象地描绘了作者鬓发的衰老,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3. 不称衰年开幕府: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老体衰,无法再担任重要职务的无奈。
  4. 只堪平世掾功曹: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只能在平凡的时代做一名小官的无奈。
  5. 飞蓬转野初无定:这句诗通过飞蓬的比喻,表达了作者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6. 疮雁惊弦久未高:这句诗通过疮雁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受到惊吓,无法高飞的心境。
  7. 犹有一愁何计奈,掷缗纟换石难报美人刀: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无法回报恩情的无奈和愁绪。

修辞手法:

  1. 比喻:诗中多次使用比喻,如“紫荷焦脱燥宫毫”比喻才情的枯竭,“飞蓬转野”比喻漂泊不定,“疮雁惊弦”比喻受到惊吓。
  2. 拟人:诗中“万里边霜扰鬓毛”将边霜拟人化,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无情。
  3.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紫荷焦脱燥宫毫,万里边霜扰鬓毛”,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晚年的无奈和愁绪。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诗中传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才情枯竭和无法回报恩情的深刻感慨。

意象分析:

  1. 紫荷:象征才情的枯竭。
  2. 宫毫:象征文人的才情。
  3. 边霜:象征岁月的无情。
  4. 飞蓬:象征漂泊不定。
  5. 疮雁:象征受到惊吓。
  6. 掷缗纟换石:象征无用的回报。
  7. 美人刀:象征美人的恩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紫荷焦脱燥宫毫”中的“宫毫”指的是什么? A. 宫中的毛笔 B. 宫中的荷花 C. 宫中的石头 D. 宫中的绳子

  2. 诗中“万里边霜扰鬓毛”中的“边霜”象征什么? A. 岁月的无情 B. 边疆的战争 C. 边疆的和平 D. 边疆的繁荣

  3. 诗中“掷缗纟换石难报美人刀”中的“美人刀”象征什么? A. 美人的恩情 B. 美人的武器 C. 美人的财富 D. 美人的智慧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往事的怀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与宋祁的这首诗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2. 杜甫《登高》: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个人命运和时代背景的深刻感慨,与宋祁的这首诗有相似的主题思想。

诗词对比:

  1.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与宋祁《答常山屯田张中行寄赠》: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时代背景的深刻感慨,但苏轼的诗更加豪放洒脱,而宋祁的诗更加深沉凝重。
  2. 杜甫《登高》与宋祁《答常山屯田张中行寄赠》: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时代背景的深刻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加悲壮激昂,而宋祁的诗更加细腻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宋代多位诗人的作品,包括宋祁的诗歌,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2. 《宋诗鉴赏辞典》:这本书对宋代诗歌进行了详细的鉴赏和解析,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宋祁的这首诗。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下第 对菊 风蝉 客思 游子 秋暮 滕校书使院小池 喜李馀自蜀至 鹭鸶 夜集田卿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舟字旁的字 将勤补拙 徂徕 包含曙的词语有哪些 一个巴掌拍不响 资结尾的成语 三框儿的字 徯后 众矢之的 角字旁的字 江路 絶恶 疲精竭力 惊魂落魄 耳字旁的字 靣字旁的字 嬴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