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4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42:55
鬓秃犹云少,书多却道穷。
柴门疏竹处,茅屋万山中。
幽梦时能忆,闲题底要工。
不知蝉报夏,为复自吟风。
鬓角的头发虽已稀疏,但仍然像年轻人一样;书籍虽然多,却感到知识的不足。柴门旁竹林稀疏,茅屋坐落在万山之间。偶尔在幽静的梦中能想起往事,闲暇时写字的时候也要讲究工整。不知道蝉鸣在报告夏天,为什么我又要自言自语吟唱风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感受与思考。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生于公元1126年,卒于1206年。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田园生活,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山居》一诗创作于诗人隐居山林时,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体悟与感慨。诗中展现了他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以及对知识、自然的深刻理解。
《山居》是杨万里的一首抒情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情景和内心的感受。全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状态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开头的“鬓秃犹云少”一句,既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岁月的接受与淡然;“书多却道穷”则体现了对于知识的追寻和自我反思的深刻,表达了对学问的渴求与焦虑。
接下来的“柴门疏竹处,茅屋万山中”,描绘出一幅清幽的山居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归属感。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感受到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美,正如“幽梦时能忆”所表达的那样,偶尔回忆起往事,但心中却是宁静的。
最后两句“不知蝉报夏,为复自吟风”,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季节变迁的感知与思考。蝉鸣代表着夏天的来临,而吟唱风声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显示了他在自然中寻找灵感的状态。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宁静的情感。诗人以一种淡泊的态度面对生活,展现了山水田园的和谐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鬓秃犹云少”是指什么?
诗人以什么方式反思自己的生活?
“书多却道穷”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但更加突出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两首诗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情感表达与细节描写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