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1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18:08
看刘寺芙蓉
作者:杨万里 〔宋代〕
初约山寺游,端为怪奇石。
那知云水乡,化作锦绣国。
入门迳深深,过眼秋寂寂。
隔竹小亭明,禅红漏疏碧。
山僧引幽践,绝巘恣佳陟。
三步绮为障,十步霞作壁。
烂如屏四围,搭以帔五色。
满山尽芙蓉,山僧所手植。
秋英例臞淡,此花独腴泽。
却忆补外时,朝士作祖席。
是间万株梅,冷射千崖白。
旧游不可寻,雪枝半榛棘。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初次游览刘寺时的见闻与感受。起初我只是为了欣赏那奇特的山石而来,没想到这里的云水之间竟化作了一个如锦绣般的美丽所在。走进寺庙,通道深邃,眼前秋日的景色显得格外寂静。隔着竹子的小亭子,阳光透过,映出斑驳的红色和绿色。山里的僧人引领我走入幽静的地方,尽情欣赏那绝美的山巅。三步之内绮丽的花木构成屏障,十步之遥便是霞光映照的墙壁。周围的景色如同绣屏一般,各种颜色交织。满山遍野都是芙蓉花,都是山僧亲自种植的。虽然秋天的花朵通常显得瘦弱,但这朵花却特别丰腴。我又想起往日的时光,那时文人雅士曾在这里聚会。那时这里万株梅花,白色的梅花在寒冷的山崖上闪烁。如今旧游的痕迹已难以寻觅,雪枝上只剩下半枯的灌木。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诗风清新隽永,擅长写景抒情。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览刘寺时,其时正值秋季,他通过描绘寺庙的自然美景,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往昔的怀念。诗中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看刘寺芙蓉》是一首富有画面感的诗作,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象。诗中,杨万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刘寺的奇异地貌与丰富的花卉,展现出一幅如梦似幻的山水画。初句以“初约山寺游”引入,显得亲切自然,接下来的描写则将读者带入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境界。
诗中“隔竹小亭明,禅红漏疏碧”一句,展现出阳光透过竹叶洒落的斑驳光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氛围。这种细腻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这一方天地,感受到自然之美的细腻与温柔。而“满山尽芙蓉,山僧所手植”则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山僧的劳作让这片土地更加生机勃勃。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追忆往昔“却忆补外时”,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尤其是与文人雅士的欢聚时光。此时,诗人既在享受眼前的美景,又在追忆旧时的点滴,形成了一种时空交错的美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充分展现了杨万里的诗人风范。
这首诗通过对刘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既有对当下美丽景色的赞美,又有对旧游时光的怀念,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的哲思。
诗中提到的山僧是指什么?
A. 山里的猎人
B. 山中的僧人
C. 山中的游客
答案: B
诗中描绘的“满山尽芙蓉”意象表达了什么?
A. 秋天的凋零
B. 生机勃勃的景象
C. 冬季的苍凉
答案: B
“旧游不可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C. 对现在的无奈
答案: B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