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3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2:10
浯溪摩崖怀古
作者:杨万里
湘江曾闻有浯溪,
片帆今挂湘东西。
上摩石崖与天齐,
江头落日云凄凄。
山昏雨暗哀猿啸,
步入烟萝转深峭。
元颜千古迹不朽,
星斗蛟龙两奇妙。
中兴当时颂大唐,
大唐家国天为昌。
妖环忽见诚非祥,
土花失色急寿王。
明皇父子紊大纲,
从此晏朝耽色荒。
天下黎庶暗罹殃,
击损梧桐按霓裳。
谁知鼙鼓动渔阳?
肃宗灵武何仓皇?
回来张后年初芳,
前杨后李真匪良。
养以天下理所常,
胡为南内成凄凉。
三千宫女为谁妆?
空遗两鬓愁秋霜。
千载父子堪悲伤,
修身齐家肇明皇。
后来历历事愈彰,
源流有自咎谁当。
岂惟当时留锦囊,
至今人说马嵬坡下尘土香。
湘江流域曾经听闻有条浯溪,
如今小船在湘东与西之间漂浮。
我在这摩崖上仰望,与天齐平,
江边的落日映照着凄凉的云彩。
山中昏暗,雨雾弥漫,悲哀的猿声啼鸣,
迈步走入烟雾缭绕的山萝,越发显得陡峭。
元代的伟大诗人所留下的千古名句,
星星斗转与蛟龙乃是两大奇观。
中兴之治的时光曾赞颂大唐,
那时的大唐国势昌盛,天命所归。
妖邪之气突然显现,真是非祥之兆,
土花失色,急忙让寿王感到惶恐。
明皇与他的儿子打乱了治国的大纲,
从此之后,朝廷沉迷于声色之中。
天下的百姓在黑暗中遭受苦难,
击打梧桐树,弹奏着《霓裳羽衣曲》。
谁能想到战鼓在渔阳响起?
肃宗在灵武之战中何其恐慌!
回来时张后正值初春的芳华,
前有杨家,后有李家,真是悲凉。
养成天下理应是常态,
为何南内却成了凄凉之地?
三千宫女又为谁梳妆打扮?
只留两鬓愁苦如秋霜。
千年父子情仇令人心伤,
修身齐家始于明皇。
后来种种事迹愈发显现,
源流有自,谁来承担责任?
岂止是当时留存的锦囊,
至今人们还说马嵬坡下的尘土芬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浯溪摩崖怀古》是在杨万里游览湘江浯溪时写的,诗中既有古代名胜的怀古之情,又有对唐朝盛衰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感伤。
《浯溪摩崖怀古》是一首情感深邃、意境悠远的诗作。杨万里通过描绘湘江浯溪的自然景观,抒发了自己对历史的怀恋与感慨。诗的开篇以“湘江曾闻有浯溪”引入,展示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而紧接着的“片帆今挂湘东西”则将时间的流逝与现实的孤寂巧妙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山昏雨暗哀猿啸”等意象,传达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化。
在描写历史时,诗人提到“中兴当时颂大唐”,表现出对唐朝盛世的向往与赞美,但随即转入“妖环忽见诚非祥”,暗示着政治的动荡与不安,显示出历史的复杂性。通过“明皇父子紊大纲”,诗人批评了明皇及其子嗣的失德行为,导致了社会的动乱与百姓的苦难,这种对历史的反思深刻而尖锐。
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对社会的关怀。杨万里以其清新的语言与深邃的思想,让读者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流转,传达出一种对时间与历史的敬畏和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自然的描绘,揭示了历史的无常与个体命运的悲剧,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社会现状的忧虑。诗人在美丽景色中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反映了对唐朝盛衰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人文关怀与历史责任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妖环”主要指什么?
“浯溪”是指哪个地方?
诗人对唐朝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浯溪摩崖怀古》的艺术魅力和历史内涵。同时,通过测试和相关作品的推荐,增强对古诗词的学习与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