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2:2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2:21:25
谁忆颜生穷巷里,能劳马迹破春苔。
忽看童子扫花处,始愧夕郎题凤来。
斜景适随诗兴尽,好风才送珮声回。
岂无鸡黍期他日,惜此残春阻绿杯。
谁还记得颜生在那穷巷子里,能够骑马踏破春天的青苔。
忽然看到小孩在扫花的地方,才觉得羞愧于晚辈在那儿题写的凤字。
斜斜的夕阳正好随着我的诗兴消逝,微风才送来那佩玉的声响。
难道没有明天的鸡黍饭相约?可惜这残春阻挡了我举杯畅饮。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钱起(约840年-约908年),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长安,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风清新、典雅,善于描绘自然和人情,诗中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对友人赵给事的思念之情,因未能相见而感到惋惜。诗中反映出当时士人的情感与生活状态,伴随着对春天的留恋与对未来的期盼。
这首诗以“谁忆颜生穷巷里”开篇,展现了一种对往昔理想的追忆与对现实处境的反思。诗人借助颜真卿的形象,表达了对身处困境中仍然不懈追求的赞美。接着,诗人观察到小童在扫花的情景,内心涌起对年轻一代的感慨,感到自己的诗兴与成就相较之下显得微不足道。
“斜景适随诗兴尽,好风才送珮声回”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夕阳的西斜和轻风的吹拂,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诗意的消逝。这种对时间的敏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无奈。
最后,诗句“岂无鸡黍期他日,惜此残春阻绿杯”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以及此时此刻的遗憾。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当下的思索和对未来的期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留恋、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它不仅是对友情的寄托,更是对人生理想的反思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颜生”指的是谁?
“岂无鸡黍期他日”中的“鸡黍”象征什么?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