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1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11:16
赠阙下裴舍人
钱起 〔唐代〕
二月黄鹂飞上林,
春城紫禁晓阴阳。
长乐钟声花外尽,
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
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
羞将白发对华簪。
在二月,黄鹂鸟在上林飞翔,
春天的城市在紫禁城下,晨曦中的阴阳交替。
长乐宫的钟声在花间渐渐消失,
龙池的柳树在雨中显得深沉柔美。
阳和的气息难以消散,心中充满了对穷途的遗憾,
在高天之上,我长久怀抱着捧日的豪情。
我献赋十年仍未遇到知音,
对此白发苍苍的我,怎能将它与华美的簪子相对。
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730年,卒于约795年。他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此诗写于唐代盛世,反映了诗人对政治、生活和个人理想的思考。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生机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和理想未遂的感慨。
《赠阙下裴舍人》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的诗。开头两句通过“黄鹂”和“紫禁”描绘出春天的朝气与繁华,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接着通过“长乐钟声”和“龙池柳色”的意象,表现了春天的温柔与宁静,但又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仿佛钟声的消逝和雨中的柳色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后四句则转向诗人的自我反思,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感。诗人以“阳和不散”的美好愿景与“穷途恨”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他对人生理想的渴望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最后两句更是直白而真诚,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失落与羞愧,这种情感与前面的自然景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自我反思,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交织的复杂情感。
诗歌表达了对美好春天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无奈,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理想的艰辛。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长乐钟声”所代表的是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春天的到来
C. 诗人的理想
答案:A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阳和不散穷途恨”,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无奈。 答案:困境
判断题:诗中的“龙池柳色雨中深”是对春天景色的描绘。
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