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2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1:38
周雅传遗咏,菁莪播淑声。
育材方被化,在沚自敷荣。
得地偏蒙润,乘时并擢英。
托根分曲渚,入学隶司成。
行苇仁同洽,山莱咏可并。
圣恩均雨露,挺质愧微生。
这首诗传承了周雅的遗风,菁莪(指一种植物)播撒着美好的声音。
培育的材料刚好经过了变革,在这个小岛上自然地展现出繁荣。
得到这样的土地,偏偏滋润丰盈,趁着时机也能拔尖。
扎根于曲折的沙洲,进入学业成为了官员。
与芦苇同仁相处融洽,山野的美好也能共同吟诵。
圣恩普施如雨露,挺拔的品质让人感到愧疚于微薄的生命。
胡宿,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作往往蕴含哲理,展现出对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
这首诗可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孕育而成。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常通过诗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的关注。诗中表达了对人才成长和国家恩泽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思考。
《菁菁在中沚》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哲思的古诗,诗中通过“菁莪”的形象,传达了对美好声音的追求。诗人用“育材方被化”展现了人才的培养与成长,强调了环境和时机对人生成长的重要性。接下来,“得地偏蒙润,乘时并擢英”进一步突出了地理环境和时机的利好,让人才得以快速成长。
诗中提到“托根分曲渚”,将根扎在曲折的沙洲,象征着在复杂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接着,“入学隶司成”展现了通过学习与努力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整首诗不仅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也隐含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人才的期望。
最后,诗的结尾“圣恩均雨露,挺质愧微生”传达了诗人对国家恩泽的感激和对自身微薄的愧疚,反映了对社会的关怀与对自我价值的反思。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美德的传播、人才的培养、对国家恩泽的感激,以及对个人成长的思考。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的责任感。
诗词测试:
《菁菁在中沚》中的“菁莪”象征什么?
A. 文化传承
B. 人才成长
C. 美德的传播
D. 自然的美丽
诗中提到的“得地偏蒙润”强调了什么?
A. 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B. 学习的必要性
C. 国家恩泽的普及
D. 个人能力的提升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际关系的探讨
C. 对人才与社会责任的思考
D.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对比《菁菁在中沚》和杜甫的《春夜喜雨》,两者均通过自然描写体现出社会的关怀与个人的成长,但前者更侧重于人才培养的哲理,而后者则更注重对自然与生活的直接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