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3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36:48
原文展示:
褰裳八度外,竦辔霄上游。
轩观随云起,偃驾东渟丘。
丹荑耀琼冈,三素粲曾幽。
蹑景遗尘波,偶想即虚柔。
盼目娱真际,不喜亦不忧。
宴罢三椿期,颠徊翳沧流。
千载何足道,太空自然畴。
白话文翻译:
在八度的高空中轻轻掀起衣裙,驾驭马匹在云霄上游玩。
车辇随云而升起,缓缓驶向东边的丘陵。
丹荑在琼冈上闪耀,三素花在幽静处绽放。
踏着光影留下一丝尘波,偶尔思绪浮现如同虚幻的柔情。
望着真切的境界,没有喜悦也没有忧愁。
宴席结束后,三椿的约期,徘徊在沧海的流淌之中。
千年之后又有什么值得道说的呢?太空自有其自然的法则。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熹(1130-1200),字仲明,号晦庵,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朱熹在哲学、教育、文学等领域都有深远影响,其诗歌多体现理学的思想和自然景观的融入。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朱熹心境悠然之际,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出他对生命、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朱熹的《步虚词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展现了作者在高空中的放松与对自然的亲近。在诗的开头,作者以“褰裳八度外”描绘了他在高空中的自由感,这种轻松的姿态象征着一种超脱的心境。接着,诗人通过“轩观随云起”继续传达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
“丹荑耀琼冈,三素粲曾幽”,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宁静与美好。朱熹在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蹑景遗尘波”,将光影与尘埃结合,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整首诗在哲理与感性的交织中,表达了对宇宙的思索,对人类存在意义的追问。
最后的“千载何足道,太空自然畴”更是升华了全诗的意境,表现出对时间的超然与生活的淡然,展现了朱熹的思想深邃与内心的平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富有节奏感和美感,生动地描绘了作者的心境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宇宙自然法则的敬畏,体现了朱熹的哲理思考与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核心,展现了朱熹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褰裳”指的是什么?
A. 轻轻掀起衣裙
B. 拖着衣裙
C. 扎紧裤子
D. 穿上外衣
“千载何足道”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时间的超然
C. 对历史的追溯
D. 对生活的迷茫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朱熹的《步虚词》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展现了自然的美与哲理的思考,但朱熹更注重内心的超然与淡然,而王维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均是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