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6:0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6:05:36
作者: 方千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嫩黄上柳,新绿涨池,东风艳冶天色。又见乍晴还雨,年华傍寒食。春依旧,身是客。对丽景易伤岑寂。怅凝望一带平芜,剪就茵藉。前度少年场,醉记旗亭,联句遍窗壁。调笑映墙红粉,参差水边宅。芦鞭懒过故陌。恨未老渐成尘迹。谩无语,立尽斜阳,怀抱谁识。
嫩黄的柳枝映衬着新绿的池水,东风吹拂下天色艳丽。又一次看到乍晴还雨的景象,春天依旧伴随着寒食节。春天依然如故,我却身在异乡。面对这美丽的景色,容易让人感到孤独和伤感。怅然凝望着一片平坦的原野,仿佛可以剪下那青翠的草坪。往昔的青春岁月,醉酒后记得旗亭的欢笑,诗句满载窗壁。调笑的声音映衬着墙边的红颜,参差不齐的水边小屋。如今的我懒得走过故乡的陌路。惋惜的是我尚未老去,却已渐渐留下尘埃。无言以对,在斜阳下伫立,怀念的又有谁能理解?
作者介绍: 方千里,生平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而闻名,常描绘自然美景与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写于春季,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借景抒情,体现了对青春的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应天长》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感伤的情绪,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及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诗的开头通过“嫩黄上柳”和“新绿涨池”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充满了生命的气息。然而,随着“又见乍晴还雨”,诗人似乎感受到了一种无常的变化,春天的美丽并未能掩盖他内心的寂寥。在“身是客”和“对丽景易伤岑寂”中,诗人表达了身在异乡的孤独感,面对美景,心中却难免生出伤感。
接着,诗中通过“怅凝望一带平芜”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诗人在这里提到的“前度少年场”,是对青春岁月的追忆,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不舍。最后,诗人以“无语,立尽斜阳,怀抱谁识”收尾,凝聚了整首诗的情感,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对理解的渴望,加深了作品的情感厚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流露出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对青春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与对理解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身是客”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