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4:41
原文展示:
忆钱塘江
李觏 〔宋代〕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白话文翻译:
从前我乘着醉意扬起归帆,远处的山前太阳半遮半掩。
最美的是满江都包容着夕阳的余晖,仿佛水中的仙女们都穿着淡红色的衣衫。
注释:
- 昔年:从前,往日。
- 乘醉:带着醉意。
- 举归帆:扬起归家的船帆。
- 隐隐:隐约,不清晰。
- 日半衔:太阳半遮半掩,形容太阳即将落山的样子。
- 好是:最美的是。
- 满江涵返照:满江都包容着夕阳的余晖。
- 水仙:这里比喻江中的船只或水中的景物。
- 齐著淡红衫:都穿着淡红色的衣衫,形容夕阳余晖映照下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南泉,北宋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此诗描绘了诗人回忆中钱塘江的美景,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觏回忆钱塘江的景色而作,可能是在他离开钱塘江后,对那里的美景念念不忘,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对那段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醉后归航时所见的钱塘江景色,展现了夕阳余晖下的江景之美。诗中“隐隐山前日半衔”一句,以隐约的笔触勾勒出太阳即将落山的景象,给人以朦胧而美丽的感觉。而“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则进一步以生动的比喻,将夕阳的余晖比作水仙穿着的淡红衫,形象地描绘了江面被夕阳染红的壮丽景象。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年乘醉举归帆”:诗人回忆往昔,带着醉意扬起归家的船帆,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
- “隐隐山前日半衔”:远处的山前,太阳半遮半掩,形容太阳即将落山的样子,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感觉。
- “好是满江涵返照”:最美的是满江都包容着夕阳的余晖,强调了夕阳余晖下的江景之美。
- “水仙齐著淡红衫”:将夕阳的余晖比作水仙穿着的淡红衫,形象地描绘了江面被夕阳染红的壮丽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水仙齐著淡红衫”使用了比喻手法,将夕阳的余晖比作水仙穿着的淡红衫,形象生动。
- 拟人:“日半衔”中的“衔”字赋予太阳以人的动作,使其显得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钱塘江夕阳余晖下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隐隐、日半衔、满江涵返照、水仙、淡红衫。
- 详细解释:这些词汇共同构建了一幅夕阳余晖下的江景图,通过隐约的山、半遮的日、满江的余晖和淡红的衣衫,传达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日半衔”形容的是什么景象?
A. 太阳升起 B. 太阳落山 C. 太阳高照
- “水仙齐著淡红衫”中的“水仙”比喻的是什么?
A. 江中的船只 B. 水中的景物 C. 江边的树木
-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B. 对战争的厌恶 C. 对友情的赞美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也描绘了江景,但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对往事的回忆。
- 杨万里《小池》: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小池边的景色,与李觏的诗有相似的自然美。
诗词对比:
- 李觏的《忆钱塘江》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都涉及对江景的描绘,但李觏的诗更多地展现了自然美景,而苏轼的词则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对往事的回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觏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词鉴赏辞典》:收录了苏轼的词作,可以与李觏的诗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