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璧月》

时间: 2025-07-26 13:18:20

诗句

璧月迢迢出暮山,素娥心事问应难。

世间最解悲圆缺,只有方诸泪不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3:18:20

原文展示: 璧月迢迢出暮山,素娥心事问应难。世间最解悲圆缺,只有方诸泪不干。

白话文翻译: 皎洁的月亮远远地从暮色中的山后升起,嫦娥的心事恐怕难以询问。世间最能理解悲伤的圆缺变化,只有那方诸(传说中的仙人)的眼泪永不干涸。

注释:

  • 璧月:指皎洁的月亮。
  • 迢迢:遥远的样子。
  • 素娥:指嫦娥,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女。
  • 方诸:传说中的仙人,此处可能指月亮上的仙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觏(约1009-1059),字子美,号东篱,北宋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对月思人或感慨人生无常之时。

创作背景: 此诗通过对月亮的描绘,隐喻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情感难解的感慨,以及对世间悲欢离合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月亮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情感的深沉思考。首句“璧月迢迢出暮山”描绘了月亮的皎洁与遥远,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次句“素娥心事问应难”则引入了嫦娥这一神话人物,暗示了情感的复杂与难以言说。后两句“世间最解悲圆缺,只有方诸泪不干”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世间悲欢离合的理解,以及对永恒不变的情感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璧月”和“迢迢”描绘了月亮的美丽与遥远,为全诗奠定了超脱尘世的基调。
  • 次句引入“素娥”,通过神话人物的引入,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情感深度。
  • 后两句通过对“悲圆缺”和“方诸泪不干”的描绘,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世间情感的理解和对永恒情感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璧月”,增强了月亮的美丽形象。
  • 拟人:将嫦娥的心事拟人化,增加了情感的复杂性。
  • 对仗:诗中“悲圆缺”与“泪不干”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情感难解的感慨,以及对世间悲欢离合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璧月:象征美丽与遥远,代表超脱尘世的美好。
  • 素娥:象征复杂的情感和难以言说的心事。
  • 方诸:象征永恒不变的情感和深刻的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素娥”指的是谁? A. 嫦娥 B. 仙女 C. 方诸 D. 诗人自己
  2. 诗中“方诸”象征什么? A. 永恒的情感 B. 复杂的情感 C. 难以言说的心事 D. 超脱尘世的美好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B. 对情感难解的感慨 C. 对世间悲欢离合的理解 D. 以上都是

答案: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李觏的《璧月》都以月亮为题材,但前者更多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后者则更多表达了对情感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金缕曲 余自遭变以来,久抛笔砚,春光过半,肠断泪流,无可自解,聊寄长调以写悲怀 金缕曲·旭辰以令子芷庼遗诗属为校阅,客舍中草草读一过,题词归之 金缕曲 和啸牧韵,即答 金缕曲·闻军中𧤅栗声,感赋 金缕曲 仲冬望后二日,寿龚芝翁年伯 金缕曲 石王香招饮东篱 金缕曲 其四 金缕曲 金缕曲 送纫兰妹往大梁 金缕曲 六十四度生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麥字旁的字 黯然伤神 一里挠椎 观化听风 不存之地 犬字旁的字 一纸糊涂帐 奉白 眼结尾的成语 鸣和 乱结尾的成语 口直心快 骨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兔魄 响屧 反犬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