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鄜延凯歌 其三》

时间: 2025-04-27 15:32:25

诗句

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

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2:25

原文展示:

鄜延凯歌 其三 沈括 〔宋代〕 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

白话文翻译:

骑马的胡人用马尾胡琴随汉军的车队演奏,曲声中依然流露出对单于的怨恨。弯弓的士兵啊,不要射杀云中的大雁,因为归来的大雁如今不再传递书信。

注释:

  • 马尾胡琴:一种古代胡人的弦乐器,用马尾毛作为琴弦。
  • 汉车:指汉军的车辆。
  • 单于:古代匈奴的首领,这里泛指敌方的首领。
  • 弯弓:准备射箭的动作。
  • 云中雁:飞翔在云中的大雁,常用来比喻传递书信的使者。

典故解析:

  • “弯弓莫射云中雁”:这里使用了大雁传递书信的典故,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指的是通过大雁传递书信。这里暗示战乱使得传统的通信方式中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在科学、工程、文学等领域都有卓越成就,尤其以《梦溪笔谈》闻名。这首诗是他在鄜延(今陕西延安)任职期间所作,反映了当时边疆的军事生活和民族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沈括在鄜延任职期间,当时边疆常有战事,诗中通过胡琴和归雁的意象,表达了边疆士兵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胡琴和归雁的意象,巧妙地表达了边疆士兵的情感。首句“马尾胡琴随汉车”描绘了胡人在汉军车队中演奏胡琴的情景,暗示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次句“曲声犹自怨单于”则通过音乐表达了士兵对敌人的怨恨。后两句“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则转折表达了士兵对和平的渴望,以及战乱导致通信中断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马尾胡琴随汉车”:描绘了胡人在汉军车队中演奏胡琴的情景,展现了民族间的交流。
  • “曲声犹自怨单于”:通过音乐表达了士兵对敌人的怨恨,情感深沉。
  • “弯弓莫射云中雁”:劝诫士兵不要射杀传递信息的大雁,表达了和平的愿望。
  • “归雁如今不寄书”:指出战乱导致传统的通信方式中断,流露出无奈和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云中雁”比喻传递书信的使者。
  • 拟人:“曲声犹自怨单于”赋予曲声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胡琴和归雁的意象,表达了边疆士兵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战乱导致通信中断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尾胡琴:象征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 云中雁:象征传递书信的使者,也象征和平与通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马尾胡琴”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古代胡人的弦乐器 B. 一种汉军的乐器 C. 一种战鼓 D. 一种号角

  2. “弯弓莫射云中雁”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A. 劝诫士兵不要射杀大雁 B. 表达对大雁的喜爱 C. 描述士兵的训练 D. 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3. 诗中“归雁如今不寄书”暗示了什么? A. 大雁不再传递书信 B. 士兵不再写信 C. 通信方式的变化 D. 战乱导致通信中断

答案:

  1. A
  2. D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表达了边塞士兵的豪情与对和平的渴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疆的关切。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沈括《鄜延凯歌 其三》:两者都表达了边塞士兵的情感,但王昌龄的诗更加豪迈,而沈括的诗则更加含蓄。

参考资料:

  • 《梦溪笔谈》:沈括的著作,包含了他的科学、工程、文学等领域的见解。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刘散员同赋得陈思王诗山树郁苍苍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归 奉和过慈恩寺应制 奉和咏雨应诏 奉和仪鸾殿早秋应制 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二首 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 奉和秋暮言志应制 奉和初春登楼即目应诏 奉和春日望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齒字旁的字 绞丝旁的字 爻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新交 盖棺论定 上不属天,下不着地 倒腾 包含散的成语 而字旁的字 蚁术 无为之治 膏梁锦绣 从容应对 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旷平 百川朝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