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5:04
原文展示:
子夜歌(和尚友) 作者:彭元逊 〔宋代〕 视春衫箧中半在,浥浥酒痕花露。恨桃李如风过尽,梦里故人成雾。临颍美人,秦川公子,晚共何人语。对人家花草池台,回首故园咫尺,未成归去。昨宵听危弦急管,酒醒不知何处。飘泊情多,衰迟感易,无限堪怜许。似尊前眼底,红颜消几寒暑。年少风流,未谙春事,追与东风赋。待他年君老巴山,共君听雨。
白话文翻译:
看着箱子里的春衫还留有一半,上面沾满了酒渍和花露的痕迹。我恨桃李花像风一样迅速凋谢,梦中的故人变得模糊不清。临颍的美人和秦川的公子,晚上和谁一起说话呢?面对别人家的花草池台,回头看自己的故园近在咫尺,却未能回去。昨晚听着高亢的弦乐和急促的管乐,酒醒后不知身在何处。漂泊的情感多,衰老的感觉容易,真是无限可怜。就像眼前的美人,经过了多少寒暑的消磨。年轻时风流倜傥,不懂得春天的短暂,追逐着东风作诗。等到将来我们都老了,在巴山一起听雨。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元逊,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流传至今,显示出其文学才华。这首诗可能是在表达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漂泊异乡时所作,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和对青春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衫、酒痕、花露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的“恨桃李如风过尽”和“梦里故人成雾”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流逝和故人离去的无奈和悲伤。后文通过对临颍美人和秦川公子的想象,以及对未来在巴山听雨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传达了深层的情感和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流逝和故人离去的无奈和悲伤,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浥浥酒痕花露”中的“浥浥”是什么意思? A. 湿润的样子 B. 干燥的样子 C. 模糊的样子 D. 清晰的样子
诗中的“恨桃李如风过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青春流逝的无奈和悲伤 B. 对青春流逝的喜悦和欢快 C. 对青春流逝的无所谓 D. 对青春流逝的期待和希望
诗中的“梦里故人成雾”中的“雾”象征着什么? A. 故人的清晰可见 B. 故人的模糊不清 C. 故人的遥远不可及 D. 故人的亲近可触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