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5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8:46
常爱张仪楼,西山正相当。
千峰带积雪,百里临城墙。
烟氛扫晴空,草树映朝光。
车马隘百井,里閈盘二江。
亚相自登坛,时危安此方。
威声振蛮貊,惠化钟华阳。
旌节罗广庭,戈鋋凛秋霜。
阶下貔虎士,幕中鹓鹭行。
今我忽登临,顾恩不望乡。
知己犹未报,鬓毛飒已苍。
时命难自知,功业岂暂忘。
蝉鸣秋城夕,鸟去江天长。
兵马休战争,风尘尚苍茫。
谁当共携手,赖有冬官郎。
我常常喜爱张仪楼,正好面向西山。
千座山峰披着积雪,城墙在百里之外。
烟雾散去,晴空万里,草木在晨光中映照。
车马拥挤在百井之地,街道曲折通向两江。
副宰相登上讲坛,这时局动荡,安危难测。
威势声震慑蛮夷,恩惠传播到华阳。
旌旗在宽广的庭院飘扬,戈矛在秋霜中显得凛冽。
台阶下是勇猛的士兵,幕中则有优雅的鹓鹭。
如今我忽然登高,回首往事却不思乡。
知心好友尚未报恩,鬓发已渐苍白。
命运难以知晓,功业岂能轻言忘却。
蝉鸣在秋天的傍晚,鸟儿飞向遥远的天空。
战马已停止征战,风尘依旧苍茫。
谁会与我携手,唯有那位冬官郎。
作者介绍: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以豪放的风格和对边疆生活的描绘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战斗、自然景观及个人情感,常表现出对故土的思念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秋天,诗人陪同狄员外登西楼,借此机会抒发个人情怀和对时局的感慨。正值战乱时期,诗中流露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及对友人的思念。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既有自然之美,又蕴含了深刻的政治和个人情感。诗的开头,诗人表达了对西山的喜爱,描绘出千峰积雪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静谧。接着,诗人转向城墙与车马,展现了都城的繁忙与热闹,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的鲜明对比。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的“威声振蛮貊,惠化钟华阳”不仅表达了对国家强盛的希望,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接着,诗人提到自己的年岁已高,鬓发苍苍,感叹时光的流逝和知己未报的遗憾,情感愈加沉重。
整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繁忙的人文生活,结合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未来的忧虑,表现出一种豪情壮志与淡淡的哀伤,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常爱张仪楼,西山正相当。
表达了诗人对张仪楼的喜爱,西山与楼相对,形成壮丽的景致。
千峰带积雪,百里临城墙。
描述了远处的山峰积雪的景象,给人以冷冽的感觉,同时引入了城墙的宏伟。
烟氛扫晴空,草树映朝光。
通过描绘晴空与朝阳,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亮的秋日氛围。
车马隘百井,里閈盘二江。
描写了城市的繁忙,车马穿梭,和街道的复杂。
亚相自登坛,时危安此方。
诗人提到副宰相,上台讲话的景象,暗含对当前时局的担忧。
威声振蛮貊,惠化钟华阳。
表达了国家的威望和恩泽,显示出对国家强盛的向往。
旌节罗广庭,戈鋋凛秋霜。
形象化地描绘了战争的气氛,寒冷的秋霜映衬出战斗的严酷。
阶下貔虎士,幕中鹓鹭行。
描述了守卫的士兵和优雅的鹓鹭,形成对比,表现出社会的多元。
今我忽登临,顾恩不望乡。
诗人感慨登高时,回首往事却不再思念故乡。
知己犹未报,鬓毛飒已苍。
表达了对友人的歉意与时光流逝的无奈。
时命难自知,功业岂暂忘。
反思个人命运的不可知与成就的不易。
蝉鸣秋城夕,鸟去江天长。
秋天的蝉鸣与鸟儿的远去,渲染出一种孤独的气氛。
兵马休战争,风尘尚苍茫。
表达了对战争结束后的思考,依旧感受到世界的纷乱。
谁当共携手,赖有冬官郎。
最后提到希望能与知己携手共度时光,寄托了对友谊的向往。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示了诗人的高超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意象鲜明,情感丰富。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知己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西山”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壮丽
B. 个人的悲伤
C. 战争的残酷
答案:A
“鬓毛飒已苍”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年龄的增长
B. 友谊的缺失
C. 国家安危
答案:A
诗人在诗中对国家的期望是什么?
A. 希望和平
B. 希望繁荣
C. 希望战争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