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重入东林寺》

时间: 2025-04-30 10:36:35

诗句

雁门市里梵坊通,整理重登兴未穷。

双剑风高云气压,五杉阁峻水声空。

欲抛世网离尘境,要扣禅机演祖风。

况有昔贤遗迹处,白家池上白莲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36:35

原文展示:

重入东林寺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雁门市里梵坊通,
整理重登兴未穷。
双剑风高云气压,
五杉阁峻水声空。
欲抛世网离尘境,
要扣禅机演祖风。
况有昔贤遗迹处,
白家池上白莲中。


白话文翻译:

在雁门市旁边,通向佛教寺庙的路显得清晰,我整理心情再一次走进这座寺庙,感受到它的兴盛并未消减。双剑般的风在高空中呼啸,压迫着云彩,五杉阁高耸入云,水声在空旷中回荡。想要摆脱世俗的网,离开尘世的纷扰,就必须去领悟禅理,传承祖师的风范。更何况这里还有昔日贤者的遗迹,白家池边盛开的白莲更是让人感慨万千。


注释:

  • 雁门市:指雁门关,是古代重要的关隘,地处山西。
  • 梵坊:指佛教寺庙的建筑。
  • 双剑:形容风势如同双剑般猛烈。
  • 五杉阁:一座高耸的阁楼,可能是寺庙内的重要建筑。
  • 世网:比喻世俗的纷扰和牵绊。
  • 禅机:指禅宗的奥妙之处。
  • 祖风:指祖师所传承的风范和教义。
  • 昔贤:指古代的贤人。
  • 白家池上白莲中:描述池塘中盛开的白莲,寓意纯洁与宁静。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以其作品表现出对佛教的深刻理解及其对自然的细腻观察,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禅意为主题。

  •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一次重游东林寺时所作,反映了作者对寺庙的敬仰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表达了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诗歌鉴赏:

《重入东林寺》一诗通过描绘东林寺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展现了作者对佛教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诗的开头通过“雁门市里梵坊通”引出东林寺的地理位置,接着描绘了寺庙的雄伟与自然的壮丽,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画面。诗中“欲抛世网离尘境”一句,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向往洗净心灵的愿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意象交错,既有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又渗透着深厚的哲理思考。尤其是最后的“白家池上白莲中”,通过白莲的意象传达出一种纯净与宁静的境界,象征着作者内心的达观与超脱。整体来看,诗中蕴含着深邃的禅意,兼具自然美与人文情感,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雁门市里梵坊通:描述了进入东林寺的路,暗示寺庙的庄严和远离尘世。
    2. 整理重登兴未穷:表明作者心境的调整,重游寺庙,感受其持久的魅力。
    3. 双剑风高云气压:形容风势强劲,表现出自然的力量与气氛的紧张。
    4. 五杉阁峻水声空:描绘阁楼的高耸和水声的空灵,营造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5. 欲抛世网离尘境:表达对世俗的厌倦与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6. 要扣禅机演祖风:强调领悟禅理和传承祖师教义的重要性。
    7. 况有昔贤遗迹处:提及古贤留下的遗迹,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8. 白家池上白莲中:通过白莲的意象传达纯洁与宁静,结束诗句,留给读者深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比作“双剑”,增强了表现力。
    • 对仗:如“欲抛世网,离尘境”,体现了工整的对仗美。
    • 意象:运用自然景物(如风、云、水、莲花)来传达情感和哲理。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及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雁门市:象征着远离尘世的理想场所。
  • 梵坊:佛教的象征,代表着精神的归宿。
  • 双剑:象征着风的猛烈,暗示外在环境的挑战。
  • 五杉阁:象征着高远的境界,寓意对理想的追求。
  • 白莲:象征纯洁与宁静,代表心灵的洗涤与升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雁门市”是指什么地方?

    • A. 一座城市
    • B. 一处关隘
    • C. 一座山
    • D. 一条河流
  2. “欲抛世网离尘境”中“世网”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的束缚
    • B. 世俗的纷扰
    • C. 社会的压力
    • D. 生活的琐碎
  3. “白家池上白莲中”中的“白莲”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权力
    • C. 纯洁与宁静
    • D. 忍耐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by 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宁静。
  • 《庐山谣》by 王维:描绘对自然的热爱与哲思。

诗词对比:

  •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董嗣杲的作品更注重内心的修行与超脱,而白居易则更多地反映世俗的离别与思乡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中国宋代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枫陵秋 寓江宁村居病起写怀十首 其三 梦绿轩(有序) 登岳阳楼望君山 方氏园居七首 其二 梅杏桃李 其三 桃花 感怀 其十 沧浪波 舟入蔡河怀徐幼文 其二 舟中闻促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草字头的字 蠖伸 言简意少 私字儿的字 民生涂炭 查帐 矢字旁的字 巳字旁的字 草地 反经行权 廉风 决命争首 一锅粥 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撤的词语有哪些 衣字旁的字 垦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