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3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3:35
原文展示:
彭泽五斗米,竟为督邮去。
动干寄奴诛,孰识日涉趣。
汉元潜震宫,广受忽高举。
心已料恭显,定至杀萧傅。
事君义当死,肯复问生路。
威福弗惟辟,明哲有回顾。
渊明咏二疏,寄意匪自誉。
丧元辱先体,贪位综世务。
未若见几微,政尔养高素。
展画读瑰染,公等各超悟。
风霜敛劲气,泉石入幽虑。
足可休余年,何年簉明著。
白话文翻译:
彭泽用五斗米,竟然被督邮贬去。
动干之事使寄奴被杀,谁会知道这背后的趣味?
汉元帝时期,震宫的事情被忽然提升。
我心里早已预测到恭显的前途,结果肯定是杀了萧傅。
事君的义理应该死,怎能再问生路?
权威和富贵并非我的追求,明哲的人总会回首。
渊明咏叹的二疏,寄托的意志并非自我赞美。
失去元气,辱没了先人的体面,贪图官位,混淆世务。
不如看那细微之处,才能培养高尚的品格。
展开画卷,阅读瑰丽的染色,大家各自领悟。
风霜收敛了劲气,泉石蕴含着幽深的思虑。
足以安度余生,何年才能明白这些道理?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回(生卒年不详),字子游,号清庐,南宋人,因其在诗歌、散文方面的才华而闻名。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对陶渊明的追慕和对世俗权力的反思下写成的,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以及对高洁品德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交织,展现了作者对权力、名利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彭泽五斗米”为引,提及陶渊明因五斗米而被贬的故事,隐喻世俗权力对个人理想的压制。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反思,表达了对明哲保身和高洁人格的向往。他在诗中通过对“事君义当死”的提及,质疑当时的人们是否真的能为理想而牺牲,抒发了对明哲的珍视。
诗中既有对历史的追溯,又有对当下的反思,体现了方回对个人境界与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最后几句通过展画与风霜的意象,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对淡泊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理想归宿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彭泽五斗米,竟为督邮去。
动干寄奴诛,孰识日涉趣。
汉元潜震宫,广受忽高举。
心已料恭显,定至杀萧傅。
事君义当死,肯复问生路。
威福弗惟辟,明哲有回顾。
渊明咏二疏,寄意匪自誉。
丧元辱先体,贪位综世务。
未若见几微,政尔养高素。
展画读瑰染,公等各超悟。
风霜敛劲气,泉石入幽虑。
足可休余年,何年簉明著。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方回对世俗权力的反思与对高洁品德的追求,强调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保持内心的淡泊与宁静的重要性。诗中通过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忠诚与生存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方回在诗中提及哪位历史人物?
A. 陶渊明
B. 李白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事君义当死”是表达什么?
A. 忠诚与牺牲
B. 贪图利益
C. 逃避责任
“风霜敛劲气”中的“风霜”象征什么?
A. 自然灾害
B. 生活的磨难
C. 财富与权力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