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4:41
雨中陪子瞻同颜复长官送梁焘学士舟行归汶上
作者: 苏辙 〔宋代〕
客从南方来,信宿北方去。
手棹木兰舟,不顾长江雨。
江昏气阴黑,雨落无朝暮。
肃肃赴波涛,蒙蒙暗洲渚。
微凉入窗阖,斜吹湿蕉苎。
漂洒正纷纭,谈笑方容与。
不知江路长,但觉青山鹜。
客去浩难追,落日平西浦。
东游本无事,爱此山河古。
周旋樽俎欢,邂逅英豪聚。
兹游有遗趣,此乐死宜屡。
贱仕迫程期,迁延防谴怒。
秋风日已至,轻舸行当具。
阴森古城曲,苍莽交流处。
悬知别时念,将行重回顾。
非缘一寸禄,应作三年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南方客人的送别之情。客人从南方而来,信宿于北方,乘着木兰舟行驶在长江上,任凭江边的雨水倾泻。江面昏暗,雨水不断,早晚之间难以分辨。江水波涛汹涌,阴沉的天色笼罩着暗淡的洲渚。微凉的风透过窗户轻轻吹来,湿润的蕉叶和苎麻也被吹得摇曳。舟上谈笑间,雨水洒落,气氛轻松愉快。虽然不知道长江的路途有多远,只觉青山在眼前飞逝。客人临行,难以追赶,落日映照着西岸。东游本无所事事,却喜爱这古老的山河。与朋友在酒席间欢聚,偶然相遇的英雄豪杰们,今天的游玩充满了乐趣,真希望能常常重温。虽然身为贱仕,行程被迫压缩,惟有小心应对。秋风已经来临,轻舟应当准备出发。古城在阴暗中蜿蜒,苍茫的景色交错在一起,难以预料离别时的思念,将要出行又不禁回头望。并不是因为一寸俸禄,实在想在此处多住三年。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文学家。他是苏洵的次子,苏轼的兄弟。苏辙与兄长苏轼共同被誉为“苏门四学士”,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抒情和借景抒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苏辙陪同南方友人梁焘乘舟归乡时写的,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寄托了对美景的向往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送别的场景,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气息和深厚的人情味。开篇以“客从南方来”引出主题,表现了友人的到来和短暂的相聚。接着,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舟行江上的景象:长江的雨水、阴沉的天色、微凉的风,以及舟上朋友间的欢声笑语,形成了一幅生动的送别图景。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交融,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尤其是在“客去浩难追,落日平西浦”一句中,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惋惜和无奈。诗人对山河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相互交织,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全诗的情感基调既有送别的伤感,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显示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情谊的珍视,诗歌传达了一个深刻的情感主题:人生如梦,珍惜眼前,及时行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送别展开,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友情的深刻思考与感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客”是从哪里来的?
A. 北方
B. 南方
C. 东方
D. 西方
诗中表现了对哪种自然现象的描绘?
A. 雪
B. 雨
C. 风
D. 霜
“长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旅行的艰辛
C. 家庭
D. 友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人的情感与时代背景,也使我们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