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燕堂独坐意象殊愦愦起登子城作此诗》

时间: 2025-05-10 06:36:45

诗句

睡魔困衰翁,白日坐兀兀;忽然振衣起,目了尚如鹘。

凭高望中原,佳气未消歇,逆贼稽大刑,痛愤深至骨。

新霜下昌陵,草有胡马齕,羽林百万士,何日闻北伐?

贱臣官有守,不敢叫行阙。

梦中涉黄河,太行高硉矹。

天河未洗兵,封豕食上国,坐令河洛间,百郡暗荆棘。

夷吾非王佐,尚足救左衽。

中原消息断,吾辈何安寝?

世俗苦龌龊,谁与共此功;安知无奇士,悲歌燕市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36:45

原文展示

睡魔困衰翁,白日坐兀兀
忽然振衣起,目了尚如鹘。
凭高望中原,佳气未消歇,
逆贼稽大刑,痛愤深至骨。
新霜下昌陵,草有胡马齕,
羽林百万士,何日闻北伐?
贱臣官有守,不敢叫行阙。
梦中涉黄河,太行高硉矹。
天河未洗兵,封豕食上国,
坐令河洛间,百郡暗荆棘。
夷吾非王佐,尚足救左衽。
中原消息断,吾辈何安寝?
世俗苦龌龊,谁与共此功
安知无奇士,悲歌燕市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陆游在白天感到困倦,突然振作精神,像猎鹰一样望向中原,心中满是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和愤怒。他站在高处,看到中原的气候依旧没有平息,面对朝廷的逆贼,心中愤懑之情深入骨髓。新霜覆盖着昌陵,草地上有胡人骑马的痕迹,羽林军队人数众多,但何时才能听到北伐的号角?贱臣们守着官位,不敢呼喊出征的号令。梦中他渡过黄河,看见太行山高耸入云,天河尚未洗净战争的血腥,封豕如同食国。坐看河洛之间,百郡都陷入荆棘丛生的困境。夷吾虽非王佐,但仍然足以拯救困境。中原的消息断绝,我辈又如何能够安稳入睡?世俗的污浊让人痛苦,谁能与我共谋这功业?又怎能知道没有奇士,悲歌在燕市中回响?

注释

  • 睡魔: 指困倦的状态。
  • 兀兀: 指静坐的样子。
  • : 一种猛禽,象征着目光锐利。
  • 中原: 指中国的中部地区,是战乱的焦点。
  • 逆贼: 指叛逆者。
  • 昌陵: 指明朝的皇陵。
  • 羽林: 指皇帝的卫队。
  • 贱臣: 指那些不忠的臣子。
  • 黄河: 指中国的母亲河,象征着国土。
  • 夷吾: 指春秋时期的名将,非王佐意指没有得到重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和战乱,深感忧国忧民。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的关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势衰弱、外敌入侵的时期,诗人感受到强烈的危机感和忧虑,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逆贼的愤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开头以“睡魔困衰翁”说明了身心的疲惫,紧接着“忽然振衣起”,展现出诗人内心的觉醒与激昂。诗中的“凭高望中原”不仅是对地理的描绘,更是对国家未来的展望与担忧。诗人用“佳气未消歇”来反衬国家局势的严峻,接着对“逆贼”的控诉,情感深沉,愤懑至极。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新霜下昌陵”以及“羽林百万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氛围,反映出南宋时期的动荡不安。诗中提到的“贱臣官有守,不敢叫行阙”则揭示了朝廷中的腐败与无能,进一步加剧了诗人的无奈与痛苦。诗的最后,诗人用“世俗苦龌龊,谁与共此功”的句子,表达了他对能人志士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失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深厚情怀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睡魔困衰翁: 描述了诗人因疲惫而感到困顿。
  2. 白日坐兀兀: 形象描绘了白天静坐,思考的情景。
  3. 忽然振衣起: 突然振作精神,准备迎接挑战。
  4. 目了尚如鹘: 眼神如同猎鹰般锐利,象征着警觉与斗志。
  5. 凭高望中原: 站在高处,俯瞰祖国的现状。
  6. 佳气未消歇: 期望的美好气象尚未完全消失。
  7. 逆贼稽大刑: 反叛者遭受制裁,体现了对国家的忧虑。
  8. 痛愤深至骨: 愤怒之情深入骨髓,情感强烈。
  9. 新霜下昌陵: 霜霜覆盖,象征着死亡与沉重的历史。
  10. 草有胡马齕: 描绘了胡人骑马的情景,暗示外敌入侵。
  11. 羽林百万士: 强调皇帝卫队的庞大,但仍无力抵抗。
  12. 何日闻北伐: 表达对北伐的渴望与期待。
  13. 贱臣官有守: 对贪官污吏的愤恨与无奈。
  14. 梦中涉黄河: 梦中回到祖国,表达归属感。
  15. 太行高硉矹: 描述壮丽的山川,象征着坚韧不拔。
  16. 天河未洗兵: 战争的血腥气尚未消散,悲哀之情。
  17. 封豕食上国: 贪婪的现象比喻国家的衰败。
  18. 坐令河洛间: 河洛地区的百姓生活艰难,象征着民生困苦。
  19. 百郡暗荆棘: 意指国家的治理陷入困境。
  20. 夷吾非王佐: 指自己虽非王佐,但愿为国效力。
  21. 尚足救左衽: 期待贤士能够拯救国家。
  22. 中原消息断: 形容信息不通,国家陷入孤立。
  23. 吾辈何安寝: 作为国人的忧虑与不安。
  24. 世俗苦龌龊: 反映社会的腐败与污浊。
  25. 谁与共此功: 渴望有志士共谋国家复兴。
  26. 安知无奇士: 对人才的渴望与怀疑。
  27. 悲歌燕市中: 诗人感慨国家的悲惨现状与历史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 “目了尚如鹘”,用鹘比喻人的锐利眼神。
  • 拟人: “佳气未消歇”,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沦陷的深切忧虑以及对能人志士的渴求。陆游通过对中原现状的描绘,传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他作为爱国者的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睡魔: 代表精神的困顿。
  • : 象征警觉与斗志。
  • 中原: 国家命运的象征。
  • 逆贼: 外敌与叛徒的结合。
  • 新霜: 死亡与历史的象征。
  • 羽林: 代表权力与无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睡魔困衰翁”意指什么?

    • A. 精神疲惫
    • B. 精力充沛
    • C. 安然入睡
    • D. 处于梦中
  2. “目了尚如鹘”中“鹘”象征什么?

    • A. 温柔
    • B. 锐利
    • C. 力量
    • D. 平静
  3. 诗人对逆贼的态度是?

    • A. 忽视
    • B. 愤怒
    • C. 崇拜
    • D. 轻视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辛弃疾的《破阵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陆游的《燕堂独坐意象殊愦愦起登子城作此诗》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与国事的联系,而杜甫则是通过更宏观的视角描绘国家的动荡与民生的苦难。虽然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但陆游更侧重于对现状的直接愤懑,而杜甫则更为沉痛与深邃。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独酌 簟送人诗代简二首 簟送人诗代简二首 代陈无已述怀 答范石湖牡丹诗 次韵南轩先生榕溪阁阁山谷所名也 次韵李提点雪中登楼之什二首 次韵李提点雪中登楼之什二首 次韵李提点雪中登楼之什 次徐令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龝字旁的字 吐故纳新 暗淡无光 盗食致饱 社会形态 支字旁的字 蕣华 言字旁的字 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进种 示字旁的字 龙拿虎跳 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人吃斋,十人念佛 黹字旁的字 包含滴的成语 梁鸿案 一心同体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