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胡枢横山堂》

时间: 2025-08-04 08:33:06

诗句

春过木浓山围翠,旱余湍减石添痕。

主人正自笏拄颊。

客子底容裾撇门。

好鸟傍人窥野核,乱云释峤落芳尊。

真成命驾轻千里,李杜文章得细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4 08:33:06

原文展示

春过木浓山围翠,
旱余湍减石添痕。
主人正自笏拄颊,
客子底容裾撇门。
好鸟傍人窥野核,
乱云释峤落芳尊。
真成命驾轻千里,
李杜文章得细纶。


白话文翻译

春天过去,浓郁的森林环绕着青翠的山峦;
干旱之后,溪流退去,石头上留下了痕迹。
主人正用手拄着下巴,思索着;
客人则在一旁,轻轻撇开门帘。
美丽的鸟儿在旁边窥视着野外的果实,
纷乱的云彩散开,落下了香醇的酒杯。
真像是命运的驾驭,轻松地走千里;
李白和杜甫的文章,如同细致的丝线。


注释

字词注释:

  • 木浓山:指树木茂密的山。
  • :水流急速的样子。
  • :古代官员用来表示身份的木板。
  • :衣服的下摆。
  • :偷看。
  • 释峤:指云层散开,露出山峦。
  • 芳尊:比喻美酒。

典故解析:

  • 李杜文章:指李白和杜甫,两位伟大的诗人,代表了唐诗的巅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季游玩山水间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相聚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友人相聚的珍视。开篇以“春过木浓山围翠”引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接着“旱余湍减石添痕”描绘了干旱后的山水变化,体现了自然的变迁。诗中主人与客人之间的互动,增添了生活的气息。最后一句提到李白和杜甫,既是对古代诗人的赞美,也暗示了自己对诗歌的追求与向往。整个诗歌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过木浓山围翠:春天已过去,青翠的木浓山环绕着,描绘出春天的美丽景色。
  2. 旱余湍减石添痕:经历了干旱,溪水减少,石头上留下痕迹,反映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痕迹。
  3. 主人正自笏拄颊:主人沉思,手拄着下巴,表现出一种悠闲与思索的姿态。
  4. 客子底容裾撇门:客人轻轻撇开门帘,显示出一种随意与亲切的氛围。
  5. 好鸟傍人窥野核:鸟儿在旁边窥视,生动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6. 乱云释峤落芳尊:云层散开,酒杯落下,意象丰富,暗示着欢乐的时刻。
  7. 真成命驾轻千里:形容命运的轻松,表达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8. 李杜文章得细纶:以李白和杜甫的诗才作为追求,表明对文学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相结合。
  • 拟人:鸟儿的“窥”字使其生动。
  • 对仗:整首诗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及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友谊和文学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
  • :代表自然的伟大与永恒。
  • :象征流动与变化。
  • :象征自由与灵动。
  • :象征欢乐与聚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过木浓山围翠”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秋天的落叶
    • B. 春天的青翠山景
    • C. 冬天的雪景
  2. “李杜文章得细纶”中的“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

    • A. 白居易和杜甫
    • B. 李白和杜甫
    • C. 苏轼和李清照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胡枢横山堂》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春望》更注重历史的沉重感,而《胡枢横山堂》则展现了生活的闲适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宋诗选》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梦至一园池藕花盛开水鸟飞鸣为作二小诗记之 啄木词 赠人三首次韵道卿 其一 题大苏净居寺 晚霁 寄李不危 柯山杂诗四首 文周翰邀至王才元园饮 伤春 寺西闲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袖里藏刀 丿字旁的字 指山卖岭 羽字旁的字 干活 心满意足 面申 角字旁的字 自治区 包含瞢的词语有哪些 非字旁的字 清洌可鉴 孤帏 同字框的字 碌碌庸庸 因难见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