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1:52
原文展示:
题大苏净居寺 张耒 〔宋代〕
平生爱山如好德,未尝一饭忘泉石。 大苏山下松柏林,路尽重门照金碧。 思公得道神所相,指示岩幽驻瓶锡。 天台妙教源欲启,来此一酌曹溪滴。 两公道场守龙象,兵火暂晦终辉赫。 撞钟伐鼓食千指,皆二大士之余力。 萦纡石磴造山顶,上有玉人方燕寂。 北轩三伏飞冰雪,一日掠尽淮山色。 东游尘土我实倦,道过化城聊暂息。 青鞋布袜旧家风,此身终效名山役。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喜爱山川如同喜爱美德,从未有一顿饭忘记过山泉和石头。 在大苏山下,松柏成林,道路尽头是重重金碧辉煌的门。 想到公公得道,神明相助,指示他在幽静的岩石间驻足修行。 天台的妙教源头即将开启,来到这里品尝曹溪的一滴水。 两位公公守护着道场,虽然战火暂时使其黯淡,但最终会辉煌。 敲钟击鼓供养众多僧侣,这都是两位大士的余力。 蜿蜒的石阶通向山顶,那里有如玉般的人正在安静地修行。 北边的轩窗即使在三伏天也飞舞着雪花,一天之内就能掠尽淮山的景色。 东游的尘土让我实在疲倦,路过化城时暂且休息。 穿着青鞋布袜,保持着旧家的风范,我这身体最终还是要效劳于名山的事业。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游历大苏山净居寺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山川的热爱和对修行的向往。诗中通过对净居寺的描绘,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庄严,以及诗人对高僧修行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诗人对山川的热爱为起点,通过对大苏山净居寺的描绘,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庄严。诗中“思公得道神所相”一句,表达了对高僧修行的敬仰,而“天台妙教源欲启”则暗示了对佛教教义的探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北轩三伏飞冰雪”,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最后,诗人以“青鞋布袜旧家风”自喻,表明自己虽游历尘世,但内心仍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态度和对名山事业的忠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川的热爱、对修行的向往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坚持。诗人通过对净居寺的描绘,展现了对高僧修行的敬仰和对佛教教义的探索,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尘世的疲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思公得道神所相”中的“思公”指的是什么? A. 诗人自己 B. 某位高僧 C. 某位道士 D. 某位神明
诗中“天台妙教源欲启”中的“天台妙教”指的是什么? A. 道教教义 B. 佛教天台宗的教义 C. 儒家教义 D. 诗人自己的教义
诗中“青鞋布袜旧家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奢华 B. 简朴 C. 放纵 D. 懒散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