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己卿岁四月二十七日自湖州赴宜春郡余杭出陆》

时间: 2025-05-02 03:52:33

诗句

发轫出江津,晴熏绿野匀。

泉声漱莎石,岚翠湿衣巾。

天近云冲马,林深鸟唤人。

将身入图画,谁复羡麒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2:33

原文展示:

发轫出江津,晴熏绿野匀。
泉声漱莎石,岚翠湿衣巾。
天近云冲马,林深鸟唤人。
将身入图画,谁复羡麒麟。

白话文翻译:

我从江津出发,晴朗的阳光照耀着绿野,空气清新。
泉水的声音在石头和莎草中流淌,山岚的翠色湿润了我的衣巾。
天空中,白云靠近了奔腾的骏马,深林中鸟儿在鸣叫着唤人。
我将身体融入这幅画中,谁还会羡慕那传说中的麒麟呢?

注释:

  • 发轫:起航、出发。
  • 江津:指江水的渡口,象征出行的起点。
  • 晴熏:阳光明媚,温暖的阳光照耀。
  • :冲刷、洗涤。
  • 岚翠:指山间的雾气和青翠的景象。
  • 衣巾:指衣服和手巾。
  • 冲马:奔腾的马匹,形象生动。
  • 鸟唤人:鸟儿在呼唤人,传达自然的声音。
  • 图画:自然美景,形象如画。
  • 麒麟:传说中的瑞兽,象征珍贵和美好。

典故解析:

“麒麟”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常与圣贤、贤人相联系,代表着理想中的美好和超凡脱俗的境界。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葛立方,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作者自湖州赴宜春郡途中,正值春日,诗人通过对沿途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歌描绘了作者在春日出行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开头以“发轫出江津”引入,清晰地展现了出行的起点,接着通过“晴熏绿野匀”的描写,传达出阳光明媚、绿意盎然的生机。泉水声的细腻描写,营造了一个动中有静的氛围,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后,诗人以“将身入图画”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仿佛自己已经融入了这幅美丽的画卷中,超越了对麒麟这种神兽的羡慕,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满足与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发轫出江津:开篇点明出发地点,暗示人生的旅途。
    2. 晴熏绿野匀:描绘出一幅明媚的春日画面,象征希望与生机。
    3. 泉声漱莎石:水流声的描写,表现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4. 岚翠湿衣巾:山色的湿润,传达出春天的气息。
    5. 天近云冲马:云彩与马的结合,体现了自然的生动。
    6. 林深鸟唤人:鸟鸣声传达出深林的幽静与生动。
    7. 将身入图画:自我融入自然,体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8. 谁复羡麒麟:不再羡慕传说中的神兽,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满足。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的情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递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江津:象征旅途的开始,人生的探索。
  • 泉声: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宁静。
  • 岚翠: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 鸟唤:生命的呼唤,体现人与自然的互动。
  • 麒麟:理想与梦想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麒麟”象征着什么? A. 美好与理想
    B. 现实生活
    C. 自然景色

  2. 诗中提到的“泉声”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A. 嘈杂
    B. 宁静
    C. 忧伤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可以阅读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 诗词对比:李白的《静夜思》与葛立方的《己卿岁四月二十七日自湖州赴宜春郡余杭出陆》,前者表现思乡之情,后者则描绘自然之美,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精华解析》
  • 网络相关诗人介绍与作品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簇水 忆横河红叶 簇水 戚氏 戚氏 归自白门,绿阴满径,流莺睍睆,好音动人,率然赋之,不自知其言之长也。 戚氏 秋夜 戚氏 戚氏 辑倚声集将成,复得阮亭新词并简 戚氏 丁巳沪上元夕 戚氏 戚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倚闾之望 黄字旁的字 骄凶 业字旁的字 鱼贯而入 包含在的词语有哪些 又字旁的字 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必须 解疑释惑 士字旁的字 春寒料峭 过行 买私 识窍 积岁累月 病字头的字 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