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0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09:01
将至玉山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蓐食转前峰,梅黄细雨中。
涛翻疑鹭翿,泉激认松风。
山合秧畦窄,林深屐路通。
怪来人语别,一置便江东。
在梅花盛开的细雨中,山前的蓐食(野菜)已逐渐成熟。涛声翻滚,仿佛有白鹭飞翔;泉水奔涌,似乎能辨认出松林间的风声。山间的田畦狭窄,树林深处的小路却通畅无阻。怪的是,来此的人竟然要告别,随意一放便回到了江东的故乡。
本诗主要描绘了山水之间的自然景色与人情冷暖,虽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人离乡背井的情感。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活跃于南宋时期,作品多取材于自然,风格清新脱俗,常以山水为题,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作于作者游历玉山时,正值春季,梅花盛开,细雨纷纷,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及人生离别的感慨。
《将至玉山》是一首以自然景色为背景的抒情诗,整个诗篇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山水的秀丽与人间的离愁。诗的开头“蓐食转前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馈赠,营造出一种温暖而生动的画面。接着,梅花在细雨中绽放,形成了一个清新的环境,读者仿佛能闻到花香,感受到春风的轻柔。
随着诗句的深入,波涛和泉水的描写增添了动态的美感,体现了自然界的活力与变化。诗人通过“涛翻疑鹭翿,泉激认松风”这两句,巧妙地将水的声音与鸟的飞翔结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自然音乐,令人陶醉。
最后两句“怪来人语别,一置便江东”,则引入了人事的离别,表达了在美景之下,人生的无常与离愁。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珍视。
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及对故乡的眷恋,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与自然的思考,体现了个人情感与大自然的深厚联系。
“蓐食转前峰”中的“蓐食”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野菜
C. 一种水果
D. 一种草药
诗中提到的“梅黄”指的是:
A. 梅花的颜色
B. 梅花的形状
C. 梅花的气味
D. 梅花的声音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自然的动态美?
A. “山合秧畦窄”
B. “泉激认松风”
C. “怪来人语别”
D. “梅黄细雨中”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风格清新自然。
《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色反映身世之感,情感更为沉重,与《将至玉山》的轻快形成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将至玉山》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