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6:06
原文展示:
晓起山鸦噪作团,西园霜木倚空寒。风高断雁呼前伴,雨止归云赴旧山。
白话文翻译:
清晨起床,山中的乌鸦成群地喧闹,西园里的树木在霜冻中显得格外寒冷。风势强劲,断续的雁鸣呼唤着前行的伙伴,雨停后,云朵回归到旧日的山峦。
注释:
- 晓起:清晨起床。
- 山鸦:山中的乌鸦。
- 噪作团:成群地喧闹。
- 西园:指诗人所在的地方或特定的园林。
- 霜木:被霜覆盖的树木。
- 倚空寒:形容树木在霜冻中显得格外寒冷。
- 风高:风势强劲。
- 断雁:断续的雁鸣。
- 呼前伴:呼唤前行的伙伴。
- 雨止:雨停。
- 归云:云朵回归。
- 赴旧山:回到旧日的山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清晨起床后,观察到自然景象而作,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归乡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自然景象,通过乌鸦的喧闹、霜木的寒冷、断雁的呼唤和归云的动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对归乡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乡的向往。诗中的“山鸦噪作团”和“西园霜木倚空寒”描绘了清晨的喧闹和寒冷,而“风高断雁呼前伴”和“雨止归云赴旧山”则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起山鸦噪作团”:清晨起床,山中的乌鸦成群地喧闹,描绘了清晨的喧闹景象。
- “西园霜木倚空寒”:西园里的树木在霜冻中显得格外寒冷,形容了清晨的寒冷。
- “风高断雁呼前伴”:风势强劲,断续的雁鸣呼唤着前行的伙伴,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
- “雨止归云赴旧山”:雨停后,云朵回归到旧日的山峦,象征着归乡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拟人:将乌鸦、雁和云赋予人的行为,如“噪作团”、“呼前伴”和“赴旧山”。
- 对仗:诗中的“风高断雁”与“雨止归云”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乡的向往。诗中的意象生动,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山鸦:象征清晨的喧闹和生机。
- 霜木:象征清晨的寒冷和静谧。
- 断雁:象征归乡的渴望和旅途的艰辛。
- 归云:象征归乡的愿望和自然的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山鸦噪作团”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清晨的宁静
B. 清晨的喧闹
C. 夜晚的宁静
D. 夜晚的喧闹
- 诗中的“风高断雁呼前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恐惧
B. 对归乡的渴望
C. 对旅途的厌倦
D. 对自然的赞美
- 诗中的“雨止归云赴旧山”象征着什么?
A. 归乡的愿望
B. 旅途的开始
C. 自然的循环
D. 自然的静谧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春望》:表达对归乡的渴望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诗词对比:
- 张耒的《绝句九首》与王维的《鸟鸣涧》:都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象,但张耒的诗更多表达了归乡的渴望,而王维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诗风。